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余雪平博士作为负责人申报的课题《GZMK+CD8+T细胞与非典型B细胞动态互作网络在HBV-ACLF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资助直接经费49万元。该项目将从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与B细胞互作的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疾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为中国基础研究资助体系的核心支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该资助体系中覆盖范围最广、资助规模最大的项目类型。其核心定位在于支持科研人员围绕基础研究领域自主选题,开展具有原创价值的科学探索,进而推动各学科实现均衡、高质量发展,学科覆盖范畴已全面囊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等所有一级学科。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收到433426项项目申请。经过资格审查、同行评议、学科评审组审议等多轮严格筛选,最终确定资助各类项目53159项,平均资助率约为12.29%,立项竞争的激烈程度持续攀升。其中,医学领域因研究方向高度聚焦生命健康核心需求、技术路径创新性要求更高、评审标准更为严苛,成为众多学科中立项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而本项目凭借研究设计的前沿性与技术方案的原创性,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立项。
余雪平博士曾于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2023年获得面上项目资助,本次为第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此前的两次立项,分别实现了泉州市卫健系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中“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该系列国家级课题的开展为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科研工作提供了持续支持。
近年来,该科室在学科建设方面陆续取得进展,先后获批福建省感染性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及福建省细菌真菌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并入选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余雪平博士和苏智军教授带领的感染科团队长期致力于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原诊断及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注重临床与科研结合。
课题组表示,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要求推进项目研究,期望在肝衰竭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感染病与肝病诊疗提供参考。(融媒体记者苏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