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宁德创新集群首次上榜,排名第99位。宁德创新集群还凭借人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的优势指标,高居创新强度排名第4位。
宁德何以成为全球较为活跃的科技活动聚集地区?这背后,既有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硬支撑”,也离不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的良好“软环境”。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成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宁德分中心、宁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平台,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2024年,宁德全社会研发投入132.8亿元,以3.5%的研发强度排名全省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385件,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
保护知识产权,释放企业主体创新创造动能是我市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各类市场主体、不同领域人才“近悦远来”。
赤鉴湖畔,锂电新能源“链主”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坐落于此,周边集聚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这块创新创业热土上,政府用心用情“为凤筑巢”,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第一。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点跟踪项目”的要求,我市建立健全锂电新能源产业工作专班服务机制,出台“锂电七条”措施,多措并举保障企业、项目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物流等生产要素。
锂电新能源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十分活跃。聚焦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我市建成全国唯一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9月3日,宁德市第十七批771个“天湖人才”名单公布,其中多数为锂电新能源领域人才。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构建“1+3+N”人才政策体系,每年引进大批省高层次人才、省工科青年专业人才、“天湖人才”,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现代物流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建成投用宁德陆港、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宁德市水陆联运中心项目一期、宁德国际物流中心一期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充分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
营商环境建设的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强不强。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开展以“服务企业、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营商环境提升行动,重点解决企业关心的政策难点、执行堵点、监管盲点、体制痛点。
以“益企宁德”大走访深化问题收集,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共享;以“营商创优”大比拼深化指标提升,抓好典型经验培育;以“宁商共赢”大宣传营造良好共建的营商环境氛围,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抱好‘金娃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强化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深化法治建设,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制度型开放,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永不下线”的服务。(记者 龚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