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博物馆内以榫卯结构仿制的天坛祈年殿 记者 施辰静 摄
雕刻着16处名胜古迹的“福满江山·中国餐桌”、赠予俄罗斯的同款外方内圆博古架、栩栩如生的小叶紫檀雕刻作品“如意·龙凤呈祥”、用千年黄花梨圆木雕刻的“路路莲科”……这些精美绝伦的家具作品和工艺小件,令前来参观的媒体记者连连赞叹:“太精巧了!”“师傅确实心灵手巧!”
位于莆田仙游的三福博物馆和三福艺术馆里,“哇”声一片。这是“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线路二的第一站——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又称“仙作”,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兴于当代。“古典家具是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四大板块之一。”仙游县委常委郑碧娥介绍,“工艺美术是我们最具优势、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古典家具更是仙游人民引以为傲的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仙游县点“木”成“金”,三福古典也在春风中乘势而起。身为家族工艺第五代传人,黄福华、黄福忠、黄福镇三兄弟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跟随父亲黄春高学习家居工艺。1990年,他们从进村入户打家具的经营模式升级为小工坊生产。1996年,黄氏三兄弟联合创办了三福古典家具公司。
“要把一根木头变成一个艺术品。”黄福镇说,秉持着这种理念,三兄弟对待雕刻和作品丝毫不敢马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匠心。
“有家的地方就有家具。”黄福华认为,制作别人的家具,要像对待自己家一样用心。凭着这一份匠心,黄福华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大国工匠”,黄福忠、黄福镇也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三福古典研创的12件艺术家具先后成为国礼,被赠予外国元首。今年,三福古典还成功入选工信部评选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创作灵感从何而来?黄福华说,要积累经验,深厚的经验能为创作打下坚实基础;要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视角去考虑需求;还要跟上市场,用不断的创新来传承工艺和文化。
创业近30年,三福古典不仅成为仙作红木的龙头企业,也成为了国内高端红木家具市场的领军企业。“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仙作家具。”黄福华自豪地说。
三福古典创办以来,能持续热销,跻身中国消费名品,与几代创业者重视艺术,把家具作为工艺品、艺术品精心生产经营,有着深刻关系。“三福家具有两样核心优势,一是精巧的雕刻技艺,出品的家具几乎都含精美雕艺成分;二是古典优美的绘画艺术与家具融合无间,每件家具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黄福镇说。
三福古典还与许多品牌合作直播,目前已有十几个直播员上线直播带货。“去年3月以来,结算金额已超过1亿元,这也为仙游的其他手工匠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销售方式参考。”黄福镇说。
年轻化是大势所趋,各行各业都在绞尽脑汁靠近年轻人的心。雕刻图案更加活泼俏皮,家具色调尝试浅色系,线条不再重工而是简单明了……这些都是仙作家具作出的尝试。
年轻化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还要让年轻人做产品。记者在黄福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看到,12名学徒正专心致志地雕刻木材。据了解,加入这间工作室的学徒共有30多名。“我们不仅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成为下一代工匠,还搞研学,激发少年儿童对工艺美术和古典家具制作的兴趣。”黄福华说。(记者 余跃 本报记者 刘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