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罗源县居民办理医保业务只能前往县政务服务中心,排队长、手续繁。即便线上渠道开通,对不少中老年人而言,数字鸿沟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直面痛点,罗源县医保局近年来全力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以在乡镇卫生院推出“一站式”备案、在医院内设置医保服务站、增设遍布基层的服务网点等务实举措,精心编织起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医保服务网,让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罗源构建三级联动医保网:服务有温度 报销少跑腿罗源县医院内,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患者床边为其办理外伤住院备案登记。(受访者供图)

特病备案“院内办”

乡镇卫生院变服务前哨

“糖尿病并发症让我行动困难,以前办理特殊病种登记得跑县城。现在好了,在卫生院就能办。”在罗源县起步镇卫生院就医的陈大爷说,以往特殊病种患者需携带经医生签字、医院盖章的备案登记表,前往县城医保窗口或线上操作。这对众多留守乡村、腿脚不便又不谙智能设备操作的老人而言,是个难题。

面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多的现状,罗源县医保局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推出常见慢性病特殊门诊备案“一站式”服务。得知陈大爷的困境,卫生院医保工作人员当场指导填表,并承诺后续流程由他们代办。仅半天备案顺利完成。

“参保群众在乡镇卫生院确诊后,只需现场填写特殊病种登记表。”福州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罗源管理部主任邱守雄介绍,“表格经医生签字、医院盖章后,由乡镇卫生院每日统一通过专门渠道传送至县医保窗口,我们当天即完成备案。”备案登记后,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即可享受“零起付线”、报销比例60%、年度限额4000元的门诊特殊病种医保待遇。

据统计,“一站式”服务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已累计代办特殊门诊备案1040人次,让慢性病患者告别在医院与医保窗口间两头跑。

外伤审批“床边办”

结算时直接报销

今年4月,80岁的彭阿姨在家摔倒致多处骨折,被紧急送入罗源县医院。面对3.28万元的医疗费,无法立即支付费用的家人一筹莫展。罗源县医院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及时指引:外伤住院备案登记可在院内“床边”办理,结算时直接报销。

登记后,账单清晰显示医保基金报销2.25万元,彭阿姨仅需自付1.03万元。“医保政策我们搞不懂,多亏他们负责,负担一下轻了!”出院时,彭阿姨向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罗源县医院与县中医院承担着全县80%的医保基金结算量。为方便患者在院内咨询、办理医保业务,县医保局在两家医院分别设立医保服务站,将外伤审批、手工报销等14项高频服务下沉一线。服务站设立以来,累计办理业务1.5万件。

今年6月,罗源县医保局进一步升级服务,在两家医院开设“医保门诊”,每周三上午,县医保局与医院工作人员协同“坐诊”,提供政策咨询解读、异地就医、投诉处理等六大类服务,将医保服务深度融入诊疗场景。

登记服务“全域办”

建立15分钟服务圈

对于常住罗源县洪洋乡的成都籍陈女士而言,参加当地居民医保曾不那么便利:外省人员需专程前往县城建立参保档案。村级医保服务点的设立,让她步行十分钟即在“家门口”完成登记。“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陈女士感慨道。

随着外省参保人员持续增多,首次登记必须线下办理的难题日益凸显。如今,罗源县已织就一张立体服务网络:医院医保服务站4个、乡镇医保窗口11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202个、医保银行e站5个、医保帮办点98个。无论乡村老人还是城区上班族,都能在15分钟内便捷办理医保业务或获取咨询服务。

为确保服务网络的每个末梢都高效运转,罗源县医保局在专业化建设上下足“硬功夫”。县医保局定期组织覆盖所有网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举办全县医保系统比武大练兵活动,以赛促学提升服务能力。(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