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具身智能专业赛在厦门正式启动。即日起至9月下旬,赛事将面向全国招募优质项目团队同台竞技,进一步挖掘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技术及应用场景,助力厦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被视为继“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浪潮。

“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此次赛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的关键举措,厦门自贸片区将发挥好制度创新的优势,以赛促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生态。”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财政和金融服务局局长代斌介绍说。

首届具身智能专业赛以“智汇具身,能创未来”为主题,采用初赛、复赛、决赛三级进阶模式,是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批十个细分领域专业赛之一,将通过“科创+基金+基地”三维赋能,驱动“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本次赛事设置两大赛题,其中,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创新赛道,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在真实场景的落地实践,挖掘任务执行与问题解决能力,可围绕工业、商用、创新等不同场景,提交创新应用方案;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创新赛道,则瞄准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瓶颈,推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的突破,可基于多模态感知交互、世界模型、操作大模型、具身小脑与运动控制等具身智能关键技术,提交创新技术方案。

以赛促创、以赛促融,大赛始终坚持引领科技前沿。比赛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联合40余家行业单位,重磅发布全国首份行业标准,助力企业精准识别数据瓶颈、突破模型能力、优化本体设计、加速系统部署。

为了让更多具身智能赛道的“种子”在厦门生根开花结果,赛事特设具身智能大赛专项直投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同时,厦门将在象屿综合保税区打造首期10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临空经济片区后续还将设立科技成果“加速器”及产业化基地,为“0到1”初创期及“1到100”成长期企业提供专业物理空间,并配套全维度产业支持政策。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交叉的一个前沿领域,具身智能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厦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赛事的落地,能将国内领先的一些技术和团队吸引到厦门,对于推进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厦门市科技产业化集团董事长谢勇坚表示,企业也计划用好基金这个推动产业落地的重要推手,对一些优质的参赛项目进行投资,为创新技术与项目落地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得益于坚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近年来,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459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厦门位列第十。据悉,首届具身智能专业赛由工信部火炬中心、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厦门市工信局、厦门市科技局、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联合主办,将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协同、基金投资、场景开放等方式,加速具身智能从理论突破向产业落地转化。(廖丽萍 周莹 康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