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25“鼓岭之友”故事分享会在鼓岭富家别墅举行(如图),来自中美两国的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同回溯百年的鼓岭情缘。分享会上,“鼓岭之友”们带来了珍贵的历史照片、书籍和资料,一个个鲜活的鼓岭故事被娓娓道来。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曾在鼓岭度夏。他于1940年来华支援抗日战争,后曾任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中尉。穆言灵的丈夫穆彼得出生在福州,两人育有二女,名字分别叫“爱中”和“爱华”。这些年,穆言灵在收集鼓岭资料、寻找“鼓岭之友”、传播鼓岭故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在分享会上表示,鼓岭很小很小,却是个国际社区,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居住在这里,和本地人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是歌唱和平的典范。她说:“我很希望看到鼓岭故事被陆续做成短片上传到YouTube、bilibili等网络平台,这样更多人就能看到并感受到这种和平、友谊和爱的力量。”
“1975年起,我就参与保存来自中国传教士的资料。”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顾问玛莎·斯莫利多年来协助穆言灵寻找、查证了大量“鼓岭之友”的历史资料。她表示,自己所在的图书馆收藏着400多名传教士的档案,涵盖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在中国开展教育、医疗等服务的丰富记录。据她介绍,许多福州地区的传教士,尤其是在鼓岭避暑的家庭,将信件、日记、照片等文献资料捐赠至该馆,“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凝聚着中美人民在那一时期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信任”。
托马斯·海门薇是“鼓岭之友”露丝・海门薇医生的后人。他和大家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海门薇医生和她的两个中国养女其乐融融地挨在一起。“前两年,我把这张照片发到网上,有位中国男士回复了我,才渐渐和中国的亲人取得联系。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这段寻亲之旅,今天总算圆梦回到鼓岭。”托马斯·海门薇说,这张照片不仅是一份家族记忆,更是一把钥匙,通过网络的力量,连接起大洋彼岸的血脉亲情。这次来到福州,他还第一次和海门薇医生的中国养女华星的孙女见了面,家人团圆。托马斯·海门薇表示:“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传承这份民间友谊,真正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玛格丽特·卡迈克尔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程吕底亚家族的后人。程吕底亚女士于1891年创办了毓贞女子初级中学(福清市第二中学前身),又于1908年创办了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女子学院等多所学校的前身),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玛格丽特目前正在撰写关于家族故事的书籍。“程吕底亚曾说,对女孩来说,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玛格丽特表示,“我知道她在这里过得很幸福,因为有一篇报纸文章提到她的原话,她说‘我很爱中国人’。”
当晚,以“清凉Kuliang 快乐宜夏”为主题的2025鼓岭中美青年友谊林落日星空音乐会举行。“鼓岭之友”、本地居民等欢聚一堂,在自然与音乐的交融中,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夜。(记者 陈梦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