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现场

两个多小时的艺术旅程,24首激荡人心的歌曲,数十次热烈的掌声……6月30日晚,福州大戏院内,一场以音乐为载体的“时空穿越”为榕城观众精彩呈现。

当晚举行的福建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以磅礴的交响与深情的合唱,引领现场各界观众重回那段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与气壮山河的抗战岁月。

《红旗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七律·长征》《保卫黄河》……音乐会以一首首镌刻时代的经典曲目拉开序幕。熟悉的音符刚一奏响,便拨动了全场观众的心弦。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当《保卫黄河》的旋律奏响,现场气氛骤然沸腾。台上,演员们倾情放歌;台下,观众们自发打起了节拍,激扬合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雄壮歌声响彻大厅。一曲终了,掌声与喝彩如雷迸发,将音乐会推至首个情感巅峰。

醉人的歌声次第绽放,音乐会现场高潮迭起。

舞台上,《长征组歌》的十个乐章如一幅壮阔长卷徐徐铺展,诉说着那段铁流万里的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翻越千山万水,历经九死一生,最终书写下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朽的丰碑。

作为著名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福建大地上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当组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缓缓停歇,全场肃然,随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音乐会曲目既有传唱多年的经典,也不乏近年涌现的精品。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饱含深情的男中音独唱《新路》,引发全场沸腾,喝彩声此起彼伏。这首去年摘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力作,以其动人的旋律与昂扬的歌声,深情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的佳话,鲜活呈现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唱出了八闽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昂首阔步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除了《新路》,《有福之州》《鼓浪屿之波》等饱含八闽韵味的歌曲接连唱响,同样收获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深深共鸣。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104周年华诞。回望征程,从百年前承载信念的小小红船,到今日领航复兴的巍巍巨轮,信仰之光始终璀璨,伟大事业永葆青春。

演出现场,舞台背景屏化作流动的时代画卷:从象征历史的天坛、天安门,到当代中国的锦绣江山;从穿山越岭的高铁、繁忙的港口巨轮、翱翔的战鹰,到点亮万家的人间烟火、闪耀智慧光芒的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场景……一幅幅气象万千、欣欣向荣的图景跃然眼前,其中不少福建元素,生动诠释着“闽山闽水物华新”的蓬勃气象。

音乐会渐近尾声,下半场落幕时全场观众仍沉醉其中。

艺术家们以返场合唱回应这份热情,三首返场歌曲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其中,当全体演员合唱《灯火里的中国》,观众席间应和之声汇成声浪;而当《歌唱祖国》的前奏一响,全场观众自发起立,手中党旗与国旗汇成红色浪潮,台上台下齐声高歌:“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这是音乐与历史的交响,更是跨越舞台的心灵共振。演出落幕,余韵悠长,不少观众心潮难平,久久驻足。

“音乐会落幕,我的内心满是欢欣。”观众方女士说,她从小就会唱《长征组歌》,奇妙的是,每次重温总有新感悟。“回望长征,胜利何等艰辛!长征精神是永不磨灭的丰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更需思考:如何以新时代精神风貌和奉献担当,回报伟大的祖国和这繁荣昌盛的社会。”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艺术与历史之旅,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令人振奋。”走出剧场,观众卢伏龙感慨道,萦绕心头的不仅是动人的旋律,更是被深深激荡起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从带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直至屹立于世界东方,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流砥柱,指引着全国人民风雨无阻、勇毅前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成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观众孙天洪由衷感叹,“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和根本依靠。”他表示,这场音乐会更加坚定了自己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本场音乐会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著名指挥家郑健,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孙砾等乐坛名家领衔,携手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与福建交响乐团共同演绎。

廖昌永动情地说,在党的生日前夕,于福建这片红土地,为各界献上这样一场演出意义非凡。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音乐会既是为了铭记历史、礼赞英雄、致敬先辈,也是为了传承精神、凝聚力量、开创未来。“今天,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正变为现实。然而,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前行之路都不会平坦,未来的建设征程依然充满荆棘与挑战。我们更应倍加珍惜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发展机遇与坚实基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记者 林清智/文 肖春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