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期间,360数字安全集团副总裁、ISC品牌主理人卜思南接受大会媒体采访,围绕AI驱动下的新质人才培养,分享了360在产教融合、实战化教育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6811ecd8c2205.png

AI驱动教育变革:从“单一技能”到“T型人才”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深刻挑战。卜思南指出,新质人才需具备“技术深度、跨领域广度和人文厚度”三位一体的能力,即“T型人才”标准。他强调,高校需打破学科壁垒,推动“AI+行业”融合课程建设。 

为应对知识更新滞后问题,360提出“动态课程调整”策略,通过校企合作将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实时融入教材体系。同时,为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实现,应以AI工具或应用重塑教培平台,利用AI技术实现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卜思南以360旗下教育平台“ISC.AI学苑”为例,该平台集成“满血版”DeepSeek-R1大模型与纳米AI技术,提供智能答疑、学习路径规划等功能,推动教培从“标准化”向“个性化”升级。  

破解“理论强、实战弱”痛点:构建产教融合闭环

针对新质人才“理论强、实战弱”的行业痛点,卜思南提出“三步走”解决方案:  

第一, 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将理论知识拆解实践模块,同时引入产业真实案例开展情境教学,构建知行合一的学习闭环。

第二,构建阶梯式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基础课程教学、开源社区协作、企业级项目实战等场景化训练,帮助新质人才实现从基础能力到产业应用能力的跃迁,形成产教深度互嵌的闭环培养体系。

第三,共建“学用一体”实战生态。360与全国高校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AI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真实业务场景,并通过教育部“1+X证书”与“360安全工程师认证”双轨评价体系,推动学习成果与职业标准接轨。  

产教融合赋能区域:从“育人”到“用人”的生态闭环

在区域数字化人才生态建设方面,360探索出“育人-用人”循环模式。卜思南介绍,360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联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资源,将教育成果直接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例如在福建,360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合作“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并通过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等举措,助力职业院校培养符合区域产业特点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给多个当地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安全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360已与全国25个省超300多所高校展开人才培养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区域覆盖,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推动新质人才培养从“量变”走向“质变”,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