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为了满足革命斗争与政权建设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干部教育,构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干部教育体系。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不仅能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担当,更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深刻启示。

溯源:中央苏区干部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在敌强我弱时,果断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初创时党组织建设滞后,党员数量少,群众基础差,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又使群众对共产党误解重重。为改变这一局面,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开展。然而当时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普遍偏低,难以应对复杂革命形势。提升干部能力,成为推动革命的关键。

此外,中央苏区的创建对干部需求激增。当时干部多为工农和小知识分子,文化水平低,未接受系统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无法满足苏区发展需要。无论是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都急需大量专业干部。在这种形势下,快速培养大批高素质干部成为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的重中之重。毛泽东同志以前委名义向中央写信,急切表达补充干部的渴望,提出举办干部培训、成立培训学校的建议,凸显了干部培养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沉淀: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宝贵经验

围绕和服务中央苏区治国理政与军事斗争需要,党开展的大量干部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经验之一:把政治训练放在干部教育的核心地位。当时,红四军官兵及苏区广大干部群众中,非无产阶级思想肆意蔓延,极大地削弱了革命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明确把党内教育当作突破口,全力提升干部的政治觉悟与党性修养。自此,政治训练成为苏区干部培训的核心内容,各类干部学校和训练班纷纷把政治课纳入教学体系。

经验之二: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方针。各干部学校依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与根据地建设实际,科学设置课程与培训方式。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为例,教员教学时需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斗争紧密相连,同时注重引导学员参与课外实践。据当时学员的回忆,每到周末学员就去帮助当地的农民群众干农活。通过实践,学员能将理论用于实际,检验学习成果,还缓解了苏区地方干部短缺问题,有力推动了根据地建设。

经验之三:把载体方式创新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手段。早在192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古田苏家坡就指导中共闽西特委创办了干部训练的短期培训班,即闽粤赣三省干部培训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各种形式的训练班更加广泛而有计划地办起来。如在闽西创办了闽西红军学校、看护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列宁师范学校等特色干部学校;在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等重要的干部教育机构。这些学校依据干部实际和革命需求,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安排干部分期脱产学习,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经验之四: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保障。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教师短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党和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为学员授课,投身干部教育。毛泽东、蔡协民、曾志等都曾为闽西特委干部训练班的学员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创办师范学校大力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充实师资力量。徐特立创办中央苏区第一期“师资训练班”,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学校,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员,为干部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传承:中央苏区干部教育对新时代干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生动实践与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干部教育有许多启示价值。

启示一:筑牢信念根基,强化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衡量好干部的首要标准。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下分别简称《条例》《规划》),着重强调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干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求理论课程要做到全面且深入,既要囊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又要紧密贴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以案例解读、小组研讨等多元方式,引导干部深入领悟理论精髓,夯实理论基础。

启示二: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教学实效。依照《条例》确定的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打造高质量现场教学课程,把现场教学与党的改革实践紧密融合。要充分利用闽西的红色资源,通过现场讲解、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干部实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现场教学需与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相结合,引导干部思考如何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

启示三:创新培训模式,激发干部活力。《条例》提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原则,《规划》鼓励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因此,当前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行动教学等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吸引力与感染力,促使干部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为干部教育注入活力,形成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契合新时代干部教育发展方向。此外,应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启示四:优化师资队伍,赋能干部发展。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升干部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落实《规划》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行动。一方面,拓

宽师资选拔渠道。从市直单位、专家学者、乡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借助人才强市政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从高校引才力度。此外,建立名师、名校长“师徒结对”机制,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紧密联系,通过言传身教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以上选拔、引进、培养师资的系列举措,全方位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干部教育师资队伍,为干部教育事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者华丽晶 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