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上刊发的关于中央警卫师(工人师)成立宣言。
长汀童坊镇胡岭村古宅墙上留存的中央警卫师宣传标语
这是一支诞生于中央苏区的雄壮之师,一支由苏区工人组成的钢铁洪流。它曾经同时拥有两个响亮的名字:“中央警卫师”和“瑞金工人师”。尽管它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在战火纷飞的反“围剿”战场上,这支队伍的全体指战员用热血和生命留下了光辉的印迹。笔者先后走访江西瑞金与福建长汀、连城等地,在时空的缝隙中,寻觅这支队伍远去的光荣背影。
中央警卫师在“红都”诞生
1932年底,蒋介石纠集四五十万兵力,对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全力动员苏区人民踊跃报名参军,扩大红军队伍。1933年春,中央提出在全国苏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坚决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
据原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梁广回忆,1933年夏天,经党中央同意,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和副委员长陈云,以全总的名义,号召中央苏区工人带头参军,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中央苏区各县的店员、运输、手工业等行业的工人群众,积极响应全总号召,纷纷报名参军。各县组建的工人团源源不断开到瑞金,人数达一万余人。梁广奉命负责集结各地的工人武装,进行整训、建制工作,开展练兵活动。长汀县红坊区模范连整连加入工人师,受到《红色中华》(1933年7月11日)的表扬。6月23日,组建中的工人师从江西瑞金开到福建汀州(今长汀县城),沿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进入汀州后,当地理发工人自发替红军指战员理发,女工们为新战士洗衣服,各级党政军机关积极组织新剧团、山歌队为工人师慰问演出。在“保卫党中央、保卫中央苏区”的号召下,指战员群情振奋、斗志高昂。
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瑞金工人师)奉中革军委命令,在“红都”瑞金南郊的竹马岗正式宣布成立。成立大会由何长工主持,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检阅了工人师,朱德亲自为瑞金工人师授旗。大会公开发表宣言:我们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于今年的“八一”反帝战争斗争日、南昌暴动和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在赤色首都——瑞金正式宣布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工人师)的成立......”
宣言中明确,“中央警卫师”自成立之始就兼称“瑞金工人师”。中央警卫师师长兼政委由梁广担任。全师下辖三个主力团、一个补充团,总兵力有12000余人。中央警卫师成立后,先期主要担负保卫苏区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任务。同年8月初,“福建省邮务工人募集了大洋180多元,购买了五六担药品,还募集了104把雨伞、80多个口杯和军帽、110双布草鞋、4打洋毛巾,慰劳工人师”。“9月25日,中央警卫师(瑞金工人师)第一团奉命开赴前方,消灭扰乱红色区域的土匪和地主武装,活捉匪首多人,缴获大量枪弹。”(以上见《中央苏区工人运动史大事记》)
汀东古宅中的中央警卫师标语
位于今长汀县东面的童坊镇胡岭村,苏区时期属福建省汀东县红星区苏维埃政府管辖,与当时的红光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彭坊村(现属童坊镇区域)毗邻,村中至今保存着一块“汀东县红星区胡岭乡苏维埃政府”的长条形木牌。当年的胡岭乡地处红白区域交界的山区,经常受到盘踞在长汀、连城、清流三县接合部的伪保安团马鸿兴匪部和连城反动童子军、大刀会的侵扰。这件珍贵的苏区文物,是胡岭村曾建立红色政权的实物证据,也是苏区军民同仇敌忾、捍卫红色政权的历史见证。
2023年冬季,笔者在胡岭村采访期间,偶然发现一座客家古民居的厅堂墙壁上,赫然留着落款为“中央警卫师”的红军标语。标语共有两条,字体为繁体字行书大字,墨汁书写。其中一条内容为“欢迎白军的弟兄拖枪过来当红军”,另一条内容为“欢迎贫苦工农自动武装起来消灭敌人”。两条红军标语的落款均为“中央警卫师第一团三营”。显然,这是中央警卫师第一团进驻胡岭村期间所写。这两条幸存的标语,与《中央苏区工人运动史大事记》中关于中央警卫师第一团开赴前方消灭地方团匪的记载吻合。
据开国少将王直在《攻占连城与保卫连城》一文中记载:“1933年9月,红34师主力奉命北上,配合三军团行动,留下少数部队驻防连城。其中,我们政治部宣传队都留下来了。由于连城驻防兵力较薄弱,中革军委派苏区工人师2000人驻防连城姑田一带,主要任务是保卫连城,打击华仰桥团匪和大刀会等反动武装。10月下旬,福建军区奉命移驻长汀十里铺,与省委、省苏一起驻扎。转移的第一天,我们在罗坊宿营,第二天才到达十里铺。同时,苏区工人师也奉命调回。”
王直将军回忆录中的内容与《中央苏区工人运动史大事记》记载高度吻合,时间、地点一致,且兵力数量也和一个团的兵力大致相符。由此可以确定中央警卫师所属的第一团,曾于1933年9月底至10月间,在汀东和连城北部地区开展武装斗争。
松毛岭战役中的瑞金工人师
“1934年2月底,瑞金工人师奉命改编为红23师,兵力达12800人”(见《中央苏区工人运动史大事记》),开赴前方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由于部队由工人组成,每次战斗都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昌、富田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尽管部队番号改变,但苏区军民仍旧喜爱沿用“中央警卫师”或“瑞金工人师”的光荣称谓。
历史浩如烟海,仍然有所遗忘。1934年夏秋之交,在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保卫战期间,中央警卫师曾奉命参战。这一重要的史实虽然未见官方史志记载,但在一些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中,却留下了明确的记录。
根据原红九军团司令部通信参谋、开国少将林伟将军所著《“战略奇兵”的足迹》一书记载,1934年9月6日,已在长汀县涂坊(今涂坊镇)休整一周的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进驻钟屋村(今南山镇中复村)一带继续休整,补充物资,进行训练。“9月18日,瑞金工人师与红24师亦集结在这一线”“9月20日,瑞金工人师奉命接替红一军团二师防线,进入金华山(又称西华山)阵地”“23日,瑞金工人师暂归红九军团指挥,加入保卫金华山的任务,担任右侧防线的防御”。
“9月25日,罗(红九军团长罗炳辉)、蔡(红九军团政委蔡树藩)两首长奉命起程到江西瑞金开会。近日以来,敌空军在金华山、钟屋村、涂坊等地滥施轰炸,瑞金工人师在金华山前沿阵地增筑支撑点,加强防御筑城工作”“29日早晨,敌人又突然发起进攻,大炮、飞机轰炸我前方阵地。瑞金工人师和兄弟部队与敌人决战整日”“30日,红九军团奉命立即组织全军西撤,转移到长汀的河田、三洲一带待命,瑞金工人师也随之行动,准备开始长征。”
据梁广回忆,“1934年 9月,中央主力红军准备突围长征前夕。中革军委决定要加强各军、师的工人成分,把工人师编散到各军团中去。”中央警卫师的兵员来自各行各业,各具技术特长,分散编入各军团的部队后,可以在不同的岗位、场合发挥作用。中革军委这一战略意图后来在长征途中得到了验证,曾经声名大震的中央警卫师(瑞金工人师),虽然番号不复存在,但其兵员仍然在革命战争中继续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王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