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少婷)12月12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奋力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会上通报了福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奋勇争先,奋力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的探索实践与思路举措。
发布会现场 陈少婷 摄
福建省委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室务会议召集人,兼省委财经办副主任黄建清,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肖华鑫,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虔,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宪,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旭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崔华,省发改委总规划师林有出席并答记者问。
在改革与开放进程中成效显著
福建福州福道 陈成才 摄
“一大批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林改、医改、科技特派员等特色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金砖创新基地、两国双园等平台效应加快显现。”黄建清表示,福建在改革与开放进程中成效显著,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步伐越走越坚实、路子越蹚越宽广。如今的福建,高质量发展活力奔涌,现代化建设气象万千。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福建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原则,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同时,积极创新发展 “晋江经验”,大力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通过综合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此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包括加强财政资源与预算统筹、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健全政府举债融资与债务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积极发展多元金融服务,以提升对重大战略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厦门港核心深水作业区的嵩屿集装箱码头正在进行20万吨级巨轮的装卸作业。施辰静 摄
“福建破除了一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林有介绍了福建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成效。建立了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线索收集、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公平竞争地方性法规,优化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处方中心、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等等。
福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福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下一步,福建将从“破、立、促、通”四个方面,推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着力破解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万安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在为患者配药。张斌 摄
“福建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多年来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以福建三明医改为代表的系列典型经验,这些经验有的已上升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政策措施。”林宪介绍其主要成效分三个方面。聚焦“看病难”,布局建设“8+13”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域、市域内住院量占比分别达到96%、84%;聚焦“看病贵”,深化“药价保”集成改革,集采扩大到661个药品和48类耗材,率先出台的药学服务费政策已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聚焦“看病烦”,免陪照护服务扩大到92家医院的284个病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6.6亿项次,全省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患者满意度分列全国第3、第2。
下一步,福建医改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建好“一库两队”(省级医改专家库、九市一区医改团队、省市医改“小分队”)等方式,引导各地把握其理念方法,着力破解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进一步推动医改走深走实。
创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
李桂林展示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12%,多年保持全国首位;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7651亿元、居全国前列;创新开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林旭东介绍福建林改成效。
他在会上表示,福建围绕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创新开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得到中央改革办、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福建林改将加大林业“五新”推广应用力度,实施一批针对性强、带动力大、效益显著的推广示范项目,促进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
持续擦亮新时代科技特派员“金字招牌”
人称“葡萄仙”的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右)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考亭村一处葡萄园里指导果农
福建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迄今为止,全省各地选认个人科技特派员7.94万名,2024年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221名、省级科特派团队(法人)科技特派员826个。”陈虔介绍道,这些科技特派员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在全省各地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的生力军作用。
他指出,持续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不仅要强化政策统筹,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执行作用,研究谋划深化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政策举措,还要强化要素聚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协同增效。对接产业链,实现与相关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同时,强化机制引领,落实利益共享机制,充分保障科技特派员取得合法收益;以及强化数智赋能,全面加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日常运营管理,提升云平台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全省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一张网”。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林双伟 摄
“新推出创新举措59项,其中全国首创26项,对台特色6项;1项创新成果由国务院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2项实践案例列入第五批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毛燕进口加工、离岸贸易等特色优势产业。”崔华介绍道,两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率先制定《福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参与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
下一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不仅要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探索制定车联网、医药、零售、航空维修等行业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还要提升系统性改革成效,开展更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首创性、集成性探索。
同时,致力于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质量,整合并提升32个创新发展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两岸融合发展的水平。加速构建两岸货运枢纽的建设。拓展对台金融、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便利化服务,推动厦金、福马等重点区域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增强协同联动效应。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中印尼“两国双园”、金砖创新基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功能区域的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深化与综合保税区的统筹发展。
深入打好新时代新“侨牌”
晋江“十户人家九户侨”,是著名侨乡,祖籍是晋江的华侨华人超300万,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作为侨务大省,要适应侨情变化,把握老侨新侨不同特点,用心用情用力、做深做实做细侨务工作,推动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打好新时代新‘侨牌’。”肖华鑫说道。
他表示,福建省坚持以“大侨务”观为指导,引领本省侨务工作在新时代的创新与进步,着重强调了“四张牌”的战略部署。
积极实施“联络联谊牌”。通过小规模、多频次的组织活动,如世界闽侨精英故乡行、闽侨青年精英海丝情、海外闽籍华商研习参访等,定期与海外重点侨领、家族进行“面对面”的联谊交流。有效运用“引资引智牌”。持续组织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来闽研习参访。深入推广“侨乡文化牌”。持续推进“寻根工程”建设,筹建福建华侨博物馆,完善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编修出版《福建华侨史》,推进福建省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切实落实“为侨服务牌”。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暖侨行动”,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侨资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