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庄媛媛)12月5日,以“践行大食物观·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为主题的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举办。来自海内外的食用菌领域精英齐聚一堂,见证银耳产业发展的新里程碑,共探银耳产业发展新路。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隋军,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康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中共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等海内外嘉宾出席活动。
12月5日,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宁德古田举办。古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古田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全县拥有食用菌专用房近10万间,年栽培各类食用菌14亿袋,2023年食用菌年产量达92万吨鲜品,全产业链总产值25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超过39.6万吨、占全国90%以上。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开幕式上,齐扎拉表示,古田立足区位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践行“大食物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天的古田走出了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全国28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之一,成为全国最大食用菌商品生产基地。相信明天的古田将乘着发展的东风,一往无前,无惧风浪,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滕佳材表示,古田坚持一县一品,一菌一县,从昔日库区成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成功经验为地方特色产业融入“大食物观”发展大局提供样板,对福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银耳,是古田人捧在手心里的“金娃娃”。据统计,2023年古田银耳的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逐步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食用菌发展“古田模式”,获得了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一系列“国”字头金字招牌。
依靠一朵朵菇架上的“银花”,古田走上了乡村振兴百姓致富之路,形成50%涉农贷款用于食用菌产业、60%农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70%农业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业、80%农业产值来自食用菌产业,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的“56789”发展格局,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20年居宁德市第一。
“一颗颗菌子就是一颗颗金子,一朵朵银花就是一朵朵盛开的振兴花、致富花、幸福花。”梁伟新表示,小小的银耳让数以万计贫困群众摆脱了绝对贫困,还在闽东大地上铺就了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古田银耳一路发展、一路生花,不仅解锁了世人滋养身心的健康密码,也成为联接世界、联通未来的友好“使者”。
眼下,古田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银耳之都”,已建成中国•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成为全国食用菌产品集散地。打造中国•古田食用菌电商园,全县拥有电商企业400多家、电商店铺2700多家,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打入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率达98%以上。
“古田银耳产量占全国90%、世界85%,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世界银耳看古田’!”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表示,相信只要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银耳为代表的古田食用菌产业,必将有效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古田方案。
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左)现场授予古田“袋栽银耳发源地”证书。古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开幕式上,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授予古田“袋栽银耳发源地”证书。现场还举行了“推进中国乡村振兴国际合作实验室(特色产业古田银耳)”授牌仪式;食用菌栽培技术与可持续农业国际培训班第一批学员颁证仪式;中药银耳质量标准研究签约仪式、银耳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仪式;发布古田银耳营养评价指数、新华·中国(古田)银耳价格指数。
食用菌栽培技术与可持续农业国际培训班第一批学员颁证仪式。古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本次大会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国际蘑菇学会指导,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中国食用菌协会、古田县人民政府、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产业分会、古田县食用菌协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