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雕作品
游客了解制作贝雕的工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平潭正以其独特的非遗文化为笔,绘就文化繁荣的新画卷,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中国非遗的平潭风采。
走进坐落于台湾小镇的平潭海峡民间艺术馆,让人仿佛置身于璀璨的贝雕世界。上千件精美的贝雕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每一件都闪耀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暑假期间,这里成为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家长与孩子携手漫步,共同感受贝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的贝雕作品,希望这种传统技艺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来自杭州的游客郑颜渊说。
除了吸引游客前来感受非遗艺术之美,平潭还厚植培育非遗技艺的肥沃土壤,努力让这份文化融入教育之中。平潭城关小学自2006年起就将贝雕工艺品创作融入美术课堂,2016年成立贝艺工坊,让贝雕创作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学会了贝雕技艺,而且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平潭非遗还积极走出海岛,亮相更广阔的舞台。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平潭的贝雕、岚台伞灯、沙雕画等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让更多人感受到平潭的文化魅力。今年9月,岚台伞灯还将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在平潭沙雕画非遗传承学徒魏梅花眼中,传承沙雕画既是责任,也是对家乡情怀的坚守。每一幅沙雕画都承载着平潭的故事,是连接海内外平潭人的情感纽带。
实验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邓培树表示,实验区文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组织两岸文艺家开展非遗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自觉扛起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为丰富平潭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实验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确保非遗技艺薪火相传。在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贝雕、词明戏、米糊药、藤牌操等平潭非遗文化名片正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记者 廖慧娟/文 林君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