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环卫人员正在打捞海漂垃圾。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8月5日上午10时许,在北岸经开区东埔镇东吴村海岸边,一艘白绿相间的快艇驶来,印着“海上环卫队”标志的红旗随着海风飘扬,快艇一侧“莆海环巡001”的黄色大字格外显眼。
当天,市环境集团海上环卫队巡查人员对北岸经开区山亭镇、东埔镇、忠门镇83.5公里的海岸线进行了巡查。
“巡查中,发现山亭镇下蒋沙滩海漂垃圾未及时清理。”办事员詹智翔将照片上传至“智慧环卫一张图管理平台”,海上环卫队负责人陈凌收到后立即派单。随后,保洁人员到位进行清理,巡查人员将清理后的照片再次上传,进行审核,海漂垃圾治理形成闭环。
我市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海而美。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受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换代以及潮汐、洋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海漂垃圾成了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部分海漂垃圾会随着海水重新堆积到岸上,让美丽洁净的海滩成为‘垃圾场’。”陈凌介绍,一些密度比海水高的塑料垃圾、渔网和渔具还会沉入海底,成为伤害海洋生物的“凶器”。
2021年12月,市环境集团创新成立我市首支海上环卫队,在152.19公里海岸线建立全岸线巡回保洁机制,保洁范围覆盖仙游、城厢、湄洲岛和北岸,推进“陆海统筹、一体化运作”海漂垃圾治理。
“两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海上捞、岸上盯、天上巡、云上管’的立体智慧监管体系。”陈凌说,集团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保洁队伍,针对重点海域和易漂区域,每天利用退潮时间开展岸边保洁,对漂流到岸边的损毁渔排、白色泡沫浮球、破渔网等海漂垃圾进行打捞,并由专用的压缩车送往属地垃圾处置厂进行处理,实现海上收集、陆上处置。
为及时发现和掌握海漂垃圾动态,海上环卫队还利用无人机高频次、常态化巡查海岸线,填补沙滩巡查死角。
每天一早,在市环境集团调度中心湄洲岛分中心,调度人员程珍者便开启电脑,指挥无人机开展巡查工作。建在高处的“无人机机场”是一个高和宽分别为1米多的正方形“盒子”,工作人员按下启动程序后,无人机便从“盒子”里飞出,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巡查,并实时传送画面到调度中心的大屏上。完成巡查后,无人机返回,自动充电。
“哪个地方有海漂垃圾,一目了然。”市环境集团调度中心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巡查分析海漂垃圾分布位置、面积,为海面保洁提供精准数据,使海漂打捞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
“天上巡”让海漂垃圾无处遁形,“云上管”则让海洋环境保护有了科技的加持。市环境集团运营管理部经理林芾威介绍,集团构建“智慧环卫一张图管理平台”,实现对船舶、车辆、巡查人员的管理,形成全链条治理机制。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掌握垃圾漂移轨迹,为海上拦截及岸滩清扫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云端“一张网”调度防控。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上环卫队共打捞海漂垃圾超5500吨。
新闻链接
市环境集团探索建立共治共享机制,在常态化开展保洁巡查的基础上,联动当地村干部等组成党员志愿者队伍,推动海漂垃圾整治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引导志愿者、社会团体和沿海群众参与海漂垃圾治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带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记者 林晓玲)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