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午,在顺昌县仁寿镇桂溪村集中安置点,转移的村民正在用餐。至6月13日18时,仁寿镇已转移91户202人。 (池亮亮 摄)
热乎饭菜、暖心话语。屋外暴雨持续,屋内暖意融融。在一个个临时安置点里,从危险区域转移出来的群众住得安心、吃得舒心,这里成了他们温馨的家。
“就像在家里一样”
“放心,我们在这里很好!床很舒服,还有电视看,这下大家正坐在一起聊天哩……”13日,在光泽县司前乡岱坪村幸福院临时安置点,80岁的翁奶奶正与在广州务工的女儿视频通话,还转着镜头展示着身边的环境,介绍着村干部给自己准备的房间。
“开饭啦!开饭啦!”到了晚上6时,随着村支委林述安招呼一声,集中安置点里的村民们有序围坐就餐。桌上的九菜一汤冒着香气,林述安热情地招呼着安置群众。“我们在这里已经两天了,安置点安排非常周到,席子、被褥、三餐、点心都给我们准备得非常好。”陈大爷笑着表示。
同样温暖的场景出现在武夷山洋庄乡大安村安置点。
这个安置点目前已安置17人,床铺、被褥、蚊香、牙刷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储备了面包、泡面、矿泉水等物资,统一伙食,确保转移群众住得安心、吃得舒心。
翁福仔夫妻13日刚到安置点,他们家在高陡边坡处,属于潜在隐患点。但翁福仔由于曾遭遇车祸,做了手术,无法正常行走,妻子占丽华又患有心脏病。考虑到他们行动不便,无法自行撤离,当天村干部特意安排了车辆,又联系了医务人员,共同帮助翁福仔一家转移到大安村安置点。
“这里什么都有,吃的、用的都帮我们准备好了,就像在家里一样。”占丽华觉得这里安全又暖心。
“你们考虑很周全”
“大家到这里来,有什么需求,比如饭菜不合口、住宿不舒服的,可以直接和我们说,能办到的我们都会尽力为大家提供。”13日,在政和县澄源乡新康村避灾安置点,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谢小宇耐心地安抚转移人员情绪。
在暴雨来袭之前,该乡将双新村、牛途村、赤溪村等20户34人安全转移至新康村新康红民宿。
“我血糖高,昨天出门急忘记带药了,可以回家拿一下药再来吗?”双新村转移人员刘婆婆焦急地说。“婆婆别担心,现在外面下大雨,路上不安全,您可以把家里存放药品的位置告诉村干部,等他们带过来。这下我先带您到卫生室开一些药吧。”双新村挂村工作队员张辉尽心稳定刘婆婆的情绪。
另一边,谢小宇发现吴大爷正在收拾东西,立即上前询问:“大爷,收拾东西要去做什么?”吴大爷说:“我要回家一趟,家里的鸡鸭没喂,我不放心。等我喂好了,晚上再回这里住。”“您就放心吧!家里的鸡鸭已经安排村干部转移到地势高处统一圈养,保证等您回家时全都好好的。”谢小宇急忙解释。“那我就放心了,你们考虑很周全。”吴大爷露出满意的笑容。
“爱心餐食”暖人心
“古镇民宿20份,富贵民宿7份,彩莲民宿6份……”13日11时20分,武夷山市五夫镇党政办值班人员刘励国点着一份份热腾腾的盒饭,备好餐具、纸巾、装车,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后化身“外卖小哥”前往镇上各个集中安置点送餐。
汛期以来,为了保证集中安置点的群众饭点能准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镇食堂提前1小时准备盒饭,安排镇党政办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每天10时、16时收集各点位用餐人数,11时30分、17时20分准时出发送餐。
“这个盒饭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还是热腾腾的,一直暖到我们心里。”村民彭仁春说,安置点的饭菜都是荤素搭配,可口又丰盛。
“小刘呀,好久没有吃红烧肉了,如果可以的话,明天能不能安排一下?”
“好的,我这就把大家的建议带回去,大家对吃住还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和我说。”刘励国说,除了每天送餐,这些“外卖小哥”还有个任务,就是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让群众在这吃得饱、睡得香。
此时此刻,安置点里浓浓的饭菜香扑鼻,谈笑声此起彼伏……(记者 张筱惜 通讯员 温绪萱 金婧 郑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