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大潮涌 麒麟振翅飞

“蓝梦之星”邮轮从平潭出发。

  当时间契合被历史标注的大事件,注定如同浪潮涌动,发出久久回响。对平潭人民而言,2014年11月便是这样一个关键节点。

  “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时间拨转至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登岛调研。“一岛两窗三区”这个着眼发展大格局、指引平潭开放开发的宏图大略焕然而生,让平潭这只“麒麟”肋生双翅,于东海碧波上踏浪腾飞。

  时序更替,逐梦前行。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产业发展迸发活力、两岸融合先行先试……平潭从一座偏远海岛向现代化城市大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融入岚岛大地奋斗的底色,成为平潭把握历史机遇、勇做新时代弄潮儿的磅礴动力。

风劲大潮涌 麒麟振翅飞

第十届平潭国际风筝冲浪节现场

风劲大潮涌 麒麟振翅飞

在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台胞体验全流程医疗服务。

  感恩奋进 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机勃勃

  “旅游是平潭最大资源,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是动员令、任务书,一直在平潭激荡、回响。

  逐光而行,行之将至。如今,平潭国际旅游岛以“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为定位,着力打造“星辰大海浪漫岛”“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不断推动平潭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体验式休闲旅游转变,国际旅游岛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渐提升。

  这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20世纪九十年代初,平潭还是一座贫困岛屿,要谈开放开发何其难。1992年12月,平潭风景区获批成为省级风景区,平潭旅游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然而,面临的障碍也不小。

  “贫困县搞旅游,大家心里都没底。”原平潭县旅游局党支部书记兼副局长何文说,“在大家犹豫之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

  那时起,平潭循着“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直至上升到国家战略——建设国际旅游岛。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旅游发展进入新纪元。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平潭在一次次探索中将宏伟蓝图细化实化。

  暖阳打在龙王头沙滩上。远望,白帆逐浪,海天一色。经过生态的不断优化和景区的改造升级,如今的龙王头景区,除了旖旎的滨海风光,蓝眼泪音乐节、国际风筝冲浪赛等一系列的音乐艺术、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海洋公园已经款款而来,成为游客来岚必选打卡地之一。

  夜幕降临,将军山化身“没有屋顶的生态艺术博物馆”,超视距山海实景演艺秀“岚起山海图”,讲述平潭前世今生;在“星球唤想·蓝眼泪”沉浸式数字奇幻主题公园里,依托数字化手段,可在不同的季节感受到蓝眼泪的震撼……平潭沉浸式夜游不断“上新”,带来更多旅游新体验。

  围绕“旅游+”大文章,平潭积极推动音乐、赛事、影视等业态发展,营造多元化文旅消费新场景,努力做到“周周有活动”“周周有赛事”,塑造高辨识度的旅游形象。

  一组数字更能反映平潭旅游发展生机勃勃:平潭国际旅游岛批复以来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3722.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6.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为12.7%、16.9%,年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

  开激情赛车、玩风筝冲浪、打帅气棒球、追浪漫蓝眼泪、过海岛慢生活……如今的国际旅游岛,青春、时尚、国际化,正在成为新标志。未来,平潭将不断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体系,走出内外兼修、对标国际的高质量发展全新路径。

  牢记嘱托 两岸共同家园建设步步向前

  从海防前线到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平潭于历史转身之间,记录了两岸沧桑巨变。如今,平潭正抢抓“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成为两岸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孕育着两岸同胞创新创业的梦想与期许。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努力探索,真正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牢记总书记嘱托,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率先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全国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等,不断完善提升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服务体系,以最大诚意为台胞台商营造最好环境,成为一批又一批台胞跨海逐梦筑梦的“第一站”。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潭海峡高速客运码头,登上“海峡号”实地了解两岸海上直航航线运营情况,与当时准备乘坐“海峡号”的台商薛清德亲切交流。

  “当时总书记停下脚步跟我聊了3分钟,谈话的最后还祝我‘生活快乐、事业发达’,这几个字我一直铭记在心、深受感动。”薛清德是首批来岚创业的台商,谈及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谈场景犹在眼前,总书记的深情祝福贯穿着他的共同家园梦。

  此后,薛清德在继续做强事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实践。2020年初,“台胞薛清德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是大陆首个以台胞命名的调解组织,依托于平潭法院自贸法庭,成为在岚台胞矛盾纠纷化解的平台。“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做点实事,这让我的生活更快乐。”薛清德说。

  同样将事业与生活融入平潭的台胞陈亚妏也深有感触。“以前在台湾从事幼教的时候,就想着通过教育这个职业来影响更多人,完成对社会的贡献。现在,我在大陆实现了理想。”作为平潭第一批招聘台湾人才中教师队伍的一员,陈亚妏身体力行,积极推动两岸教育融合之路走向深处。

  像薛清德、陈亚妏这样在岚创业就业的故事在平潭比比皆是。紧紧围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平潭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以建设心灵契合、携手并进的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随着两岸共同家园愿景在不断变为实景,时代再次赋予了平潭使命和重任。继2023年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3—2035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于9月发布,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台开放格局。

  全国率先实现台胞注册企业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全省率先推出全流程台胞医疗服务……为推动《意见》和实验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落地实施,连月来,平潭认真研究、大胆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

  启航新征程,平潭如何先行探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平潭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将以贯彻落实《意见》和实验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和共同家园,促进平潭与台湾加快融合发展,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贡献。”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在2023年11月20日接受香港媒体代表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风劲大潮涌 麒麟振翅飞

平潭“星球唤想·蓝眼泪”沉浸式数字奇幻主题公园

风劲大潮涌 麒麟振翅飞

平潭将军山“岚起山海图”光影秀

  壮阔征程 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作为综合实验区,除了对台,平潭还肩负对外开放的重大使命。“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平潭调研,提出了“两个窗口”的战略定位。

  打造“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平潭该从何处着手?

  找准定位谋发展。平潭作为全国唯一具有“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三区叠加优势的地区,这既是中央赋予的政策优势所带来的千载难逢发展机遇,又是平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大局的强大动力。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岚调研的首站便是二线卡口。在卡口二层海关监控中心,他向海关和原检验检疫部门负责人详细了解卡口监管设施功能、环岛监控设置、信息化管理辅助系统、电子账册管理等有关情况,鼓励工作人员再接再厉,为平潭的开放开发贡献力量。

  开拓创新求实效。2023年8月,平潭在全省率先启用远程智能施封系统,平潭小迪拜·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成为系统启用的首个试点园区。系统可通过“5G+AI”技术,自动识别安全智能锁,实现远程施加海关封志,进一步提高实验区通关便利化水平。

  “近年来,平潭跨境电商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平潭辖区跨境电商直购出口业务量快速增长,这也给海关人力资源调配带来了挑战。”平潭海关驻金井办事处主任李海华表示,远程智能施封系统的启用,可有效提升通关速度,特别是在“6·18”“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期间可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将在全区海关监管中心推广应用。

  远程智能施封系统的启用是平潭海关创新监管制度的一个生动缩影。数据显示: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挂牌以来,累计推出20批次262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125项。其中,平潭海关累计推出创新举措41项,全国首创18项。

  国务院批复的平潭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中,明确全岛为海关监管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从“一线放宽”到“一线放开”,平潭监管模式更具优势。“这为平潭今后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对旅游文体、展示交易、研发服务、检测维修、物流服务等形成重大利好。下一步,实验区将基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措施发展特色贸易。”实验区自贸试验与深化改革办公室主任贾尉斌说。

  东海之滨,麒麟驮宝;海峡澎湃,平潭浪涌。面临着多重机遇叠加的大好形势,平潭正奋进“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征程,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的映照下,平潭这颗海峡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记者 王婷 李序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