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通过“防汛防台风一张图”,线上查看水情、雨情。 记者 林罗晓 摄
“台风‘海葵’已先后在福建省东山县、广东省饶平县登陆,将造成长时间风雨影响……”9月5日清晨,市应急局指挥大厅,莆田市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定格在“防汛防台风一张图”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关注着台风动态。
“即将迎来暴雨天气,请加强安全巡查防护。”电脑旁,技术人员熟练操作着,一键发送短信,向录入平台的水库巡查责任人发出提醒。
215座水库中,大型2座、中型9座、小型204座,隐患点233个,平台上各项数据一目了然。记者看到,平台列表清单录入各个水库名称、所属区域、类型、责任单位、巡查责任人、巡查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
市数字办总工程师唐志芳点击平台上的“东圳水库”,查看实时雨情、水情,并查询日常巡查状况等。平台关联了东圳水库9个点位的公共视频。唐志芳说,一旦出现险情,通过短信发送警报,或运用智能语音调度抢险,紧急情况下也能添加联系人,就地线上会商,为抢险赢得先机。
易涝点130个、水闸229个、堤坝179处、危旧房371座、高陡边坡750个、避风点72个……记者发现,平台右侧“重点部位”收录了19项防汛重点信息档案,相关位置、基本信息、隐患情况、风险人群、抢险力量等均纳入“一张图”管理。平台监测重点人员转移情况,落实最小责任主体,线上调度,精准通知到人。
该平台汇聚城管、住建、水利、交通、自然资源、海渔、商务、应急等8部门业务领域防汛要素数据4.5万余条,打通部门业务壁垒。有了“一张图”,在汛期及台风期间可提供全面、及时的资源数据,便于快速查询。
5日晚,暴雨如注。21时,我市防暴雨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灯火通明,利用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对防汛工作进行再调度。
“大数据赋能,汇聚应急物资、抢险队伍、应急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数据,明确各类资源数量、权属、位置、管理责任人等,落实各类风险隐患管理,做到说得清、看得明、防得住,为防汛防台风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等提供精准信息。”市应急局防汛科科长黄斌锋说,今年台风暴雨期间,各级领导多次通过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远程察看渔港、渔排养殖区、水库、水闸、易涝点等部位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在线随机调度检查,推动工作闭环落实。
“一张图”还“穿透”到基层镇街。通过平台调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严防强降雨带来的次生灾害。对危险路段、水毁点等关键部位,发动网格长、单元长等持续排查巡查,整治隐患。当晚,在荔城区镇海街道,该街道利用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进行调度,各村居随即展开行动。22时30分,凤山社区转移群众15人。与此同时,英龙社区包片领导、村居干部冒雨查看易涝点下水道排水情况,排查低洼地转移人员是否返流;阔口、镇海社区包片领导、包片工作队、社区干部对积涝点展开紧急排涝;梅峰社区、古山村、埭里社区对易涝点再次巡查……
精准调度护安全。而群众也可通过“惠民宝”自主在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上报问题。
镇海街道长寿社区留存有市区最多的老民居。“有位居民上报隔壁房屋倒了一半,担心自家受到影响。单元长接到信息后,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并将情况通过平台上报网格长。”长寿社区党委书记宋凌云说,信息流转到社区后,社区立即安排人员为其屋顶加盖遮雨布,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过去发现一处险情,赶去救援时,往往途中就被积水阻拦,心急又无可奈何。现在一键调度,就地就能解决问题。”荔城区西天尾镇党委副书记黄少华深切感受到“科技赋能、闭环管理,防汛防台风更智能,群众也更安全”。
新闻链接
“数字赋能防汛防台风,事半功倍。”市数字办主任陈剑春表示,“一张图”聚焦业务融合,有力破解以往存在的底数不清、信息不详、动态不新等问题,汇聚50项应急要素数据信息15.95万余条,实现应急要素内容“从有到优”“由散化整”的转变。对防汛防台风过程发现的问题,形成清单、精准解决,并举一反三,查短板、补漏洞,全面提升城市防汛应急能力。(记者 黄凌燕 见习记者 杨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