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三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心灵契合
“传统艺术很重要,需要大家一起来学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文ㅣ叶秋云 廖珍妹
海峡两岸布袋木偶戏艺术节、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第十五届海峡论坛中,文化交流板块各项活动以中华文化激荡共鸣,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从“花开两朵”到融合并进
“身似行云流水,气势皓月清风,一袭蓝袍飘逸,头发飘扬……”17日,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布袋木偶戏艺术节上,来自台湾的台中声五洲掌中剧团团长王英峻用闽南语唱念着人物出场诗,他的“00后”徒弟陈鹏安则在一旁表演金光布袋木偶戏,配合十分默契。
陈鹏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10岁开始学金光布袋木偶戏,至今已有近8年时间,课余时间与它为伴。“我的爸爸也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从小就喜欢看他表演。现在,我想从他的手上接过这个接力棒。”
近年来,传统艺术行业“不景气”,陈鹏安担心金光布袋木偶戏会被慢慢取代。他表示,像金光布袋木偶戏这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不然会失传。
“传统艺术很重要,需要大家一起来学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下来。”与陈鹏安抱着一样想法的,还有王英峻的另一位“00后”徒弟魏宏程。他认为,金光布袋木偶戏很特别,比手机游戏来得好玩多了。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魏宏程告诉记者,现在,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在学金光布袋木偶戏。透过他,带动了许多台湾年轻人去了解、接触金光布袋木偶戏。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金光布袋木偶戏就由漳州布袋木偶戏演变而来。
据王英峻介绍,布袋木偶戏从漳州传到台湾后,经过发展演变,引入了更多现代戏中的声、光、电效果,朝着霹雳戏、金光戏的方向发展;而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则更加注重掌上基本功,力图塑造更加逼真的人物形象。
百年来,两岸布袋木偶戏班在海峡间舟楫往来,血脉不断。王英峻与著名布袋木偶表演艺术家庄晏红二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就是鲜明的例子。
“我和晏红姐就像姐弟一样,一起传承和弘扬布袋木偶戏。”王英峻表示,有演出,就有传承。两岸有布袋木偶戏方面的演出或是展览,他们都会邀请对方参加,“就这样,越来越熟、越走越亲”。
“以木为偶,以偶做戏”,历经岁月更迭,漳州布袋木偶戏在新时代以交流融合为基,迸发出更多文化魅力。把木偶操纵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还属今年已80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庄陈华。
台北木偶剧团主演吴声杰在台湾表演传统布袋木偶戏多年,他十分仰慕庄陈华,2011年,赴漳州拜庄陈华为师。“来这边(漳州)跟老师学习,就像挖宝一样。”
两岸布袋木偶戏源出一脉,各自发展后如今再度交流融合,在庄陈华与吴声杰师徒俩身上得以体现。
此次两岸演师同台表演,再次引出两岸布袋木偶戏的传承话题。
吴声杰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短视频、赶潮流,但流行的趋势变换很快,可传统艺术是永不褪色的,因为其底蕴深厚。“布袋木偶戏有它的魅力所在,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王英峻(右一)与两位“00后”徒弟一起表演金光布袋木偶戏。(叶秋云 摄)
探讨闽台龙狮文化传承
6月18日,舞龙舞狮协会和民间爱好者齐聚,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同根文化艺术节之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在厦门集美新地标集美塔拉开帷幕。
龙狮是中华民族图腾和文化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瑞物。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中华民族将龙狮元素与民间武术相结合,变成了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运动项目。
近年来,随着闽台两地的深度交流融合,不少舞龙舞狮协会和民间爱好者更加渴望能够有以同根同源的闽台龙狮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故此,首届海峡两岸同根文化艺术节之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应运而生。
厦门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马庆谈到,闽台同根同源,习俗相近,在龙狮等民俗文化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两岸交流的嘉宾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启发,大胆创新,为两岸交流做更多的贡献。
台湾狮头旺民俗技艺发展协会交流嘉宾洪文定说,希望借由此次活动互相学习,共同传承与发扬龙狮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谊。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曾章团在致辞中表示,未来,海峡两岸同根文化艺术节将成为海峡两岸文艺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为加强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等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交流会以“龙狮同源,血脉同根”为主题,厦门市龙狮运动协会、集美区龙狮运动协会、台湾狮头旺民俗技艺发展协会、中华青年技艺促进会等多位嘉宾参与了龙狮节目展演。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同根文化艺术节之两岸龙狮民俗文化交流会在厦门集美新地标集美塔拉开帷幕。(钟欣 摄)
共祭开漳圣王
以“根系开漳情、福泽两岸亲”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6月18日于福建云霄盛大开幕,两岸同胞齐聚将军山下,共祭开漳圣王陈元光。
开幕式当天还举行“漳水流长”两岸书画展、两岸开漳圣王信俗文化研讨合作签约、开漳后裔寻根谒祖系列民俗活动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林中森出席开幕式。祖籍漳州漳浦县的他直言“来漳州就像回到家一样,很亲切。”当天他还前往云霄威惠庙、燕翼宫进香朝拜。
在林中森看来,海峡论坛系列活动是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会,将极大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加速两岸融合发展。
因疫情等原因,林中森已六七年未“登陆”,今年清明节他终于得偿夙愿,登陆前往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参访,寻根谒祖。
在采访中,他盛赞大陆航天技术、农业科技、生物科技、高铁、新能源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台湾也有很多新科技、黑科技,两岸一定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各自发挥优势造福两岸民众”。
同样因疫情原因数年未“登陆”的还有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理事长王荣华,他表示台湾开漳圣王信仰来源于大陆,两岸文化、信仰同根同源。此行参会深感祭祀大典庄严隆重,当地开漳圣王信仰浓厚,值得台湾借鉴。他还肯定漳州经济发展面貌,“尤其夜景和以前大大不同,焕然一新”。
已“登陆”30多年的台胞陈永茂,祖籍厦门,他自称“创二代”,在漳州南靖县创办钰丰乐器(福建)有限公司。在他记忆中,台湾开漳圣王信仰和文化代代相传。他表示,福建和台湾文化相同,习俗相近,同讲闽南话,创业生活都非常适合,希望台湾青年多来走走看看。
开漳圣王文化是漳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尤其在台湾地区,开漳圣王信仰浓厚,信众寻根热情高涨,两岸宫庙往来密切。
据统计,每年到云霄威惠庙及各分交流点寻根谒祖的台湾信众、宗亲,以及考察交流的台湾学者、游客超1万人次。今年,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祖地也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云霄县委书记蓝良木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云霄将以开漳圣王文化节为载体,促进云霄、台湾两地文化与经济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合,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盛大开幕。图为开幕式表演。(廖珍妹 摄)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