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市民介绍救生扣的系法。(资料图)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近年来,实验区从基础设施、机制建立等多方面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动应急避灾点建设、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岚岛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层层安全防线。
深化治理 消除地灾隐患点
目前,金井片区娘宫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完工后可保障周边13栋房屋20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每次下雨都会造成大面积滑坡,对周边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需要我们协助群众撤离危险地带。”娘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建鸿说,这项工程的建设将让群众住得更安心。
记者从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实验区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点和高陡边坡已从原先的79处减少至69处,进一步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安全屏障。
“苏平片区要进行项目验收的一共有15个点,预计今年能够核销。”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地测处负责人高长颢表示,他们正在组织金井片区、君山片区、苏平片区共同开展5个排危除险工程包治理项目验收核销工作,预计受益群众294人,保护财产5930万元。接下来,他们会对地灾隐患点的受影响程度、危险程度进行科学研判,争取达到全域治理。
上下联动 落实防汛标准化
“大家在保障人员安全撤离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11日,海坛片区万嘉社区联合台岚社区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及应急避险演练活动。
平日里,万嘉社区不仅积极开展基层防灾宣传教育,还组织会商研判,号召辖区内群众消除房屋周边边坡隐患,进一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
2022年,实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积极开展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对四个片区和八个重点村居开展试点工作,并于2022年底通过了实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实验区防汛办”)的考核验收,严守防汛“最后一公里”。
“针对此项工作,今年实验区已经下达了100万元资金,用于配备基层村居应急抢险物资和提升硬件设施,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实验区村居基层防汛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验区防汛办副主任杨基潘说。
夯实基础 扎实筑牢安全堤
“我们如意社区有1800平方米,室内避灾点可以容纳近500人,还有市民广场作为室外避灾点……”金井片区如意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俞益妹向记者介绍,得益于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组织管理制度,如意社区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记者了解到,除了保障应急物资配置和建设避灾场所,如意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对周边容易产生积涝的隐患点进行排查,并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群众心中,实现群防群治。
近年来,实验区各部门科学规划,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巩固提升,充分盘活区内可用资源,利用现有建筑设施,在确保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修缮、加固、拓宽等方式设立避灾点。2019年至今,全区共提升建设避灾点18处,共设立自然灾害避灾点218处,做到每个村居均有一个避灾点。记者 蔡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