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夜晚出来散步的市民会发现,市区沙溪沿岸的步道、林木、桥梁,安装了绚烂的灯带,一河两岸的夜景越来越漂亮。灯光秀点亮了夜空。行走在流光溢彩的灯火长廊中,不仅大饱眼福,更能沉浸式感受三明夜景的魅力。

曾经 一河两岸灯光皆暗

“每天晚饭过后,我都和老伴一起出门遛弯,虽然河边空气更好,但太黑了,我们只能在马路上走走。”退休在家的三元区居民陈灿发说,由于上了年纪,视力不好,晚上去昏暗的地方容易摔倒,为了安全起见,很少去河边散步。

不仅如此,沿河的昏暗还影响了市民的夜间健身。我市的夜健群体中,骑行爱好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而市区沙溪沿河公共自行车道是骑行的主要场所,这条专用道总长约20公里,分为东西两岸,沿江滨路段而建。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夜景照明的“空白地带”。

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一河两岸夜景照明修复工程列入“城市双修”项目,市城发集团、福建一建集团、三元区政府、市市政工程养管中心、市园林中心等单位合力共为,全力推进。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夜景包含新建梅列门、凝紫门、康乐门、城关大桥景观墙、成语故事文化墙、古代廉政故事文化墙等6个节点夜景设施建设与碧口大桥、三明大桥、徐碧大桥、梅列大桥、下洋悬索桥、城关大桥、台江大桥等7座大桥的夜景设施提升改造,二期建设了下洋水门雾林、梅列门3D投影,一河两岸人行步道、部分自行车道亮化、水厂帆船投影,一河两岸园林绿地互动景观小品,梅列桥光束灯及下洋悬索桥激光灯等。这样一来,原本割裂的岸线打开了,建筑物、绿地、水岸实现无缝衔接,视觉上显得更敞亮整洁。

如今 夜景颜值大升级

岸线空间被打开,夜景灯光璀璨,沙溪河聚齐了人气,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经济活力,增强了一河两岸夜游的共享性,增添了市民夜娱的趣味性,丰富了夜经济的载体。

每到夜晚,跨河桥边,不少市民三三两两乘着凉,等待点亮夜景。19时开始,朦胧夜色之中,步道、绿荫、桥梁、亲水平台的彩色灯带一齐点亮,两岸的建筑也同时开启灯光。

“我们可以在河边的广场排练合唱,大家的退休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市民张彩霞说,自从一河两岸夜间明亮,她每天都会在三元区列西街道正顺庙旁的广场为十余名老伙计领唱,大家的退休生活仿佛和沙溪两畔的灯光一样多姿多彩。

随着河边灯光的点亮,市民的夜生活逐步打开,在河边演奏乐器、骑行、慢跑的市民让河岸人声鼎沸,沿河商铺全部热热闹闹,不少室外茶庄还排起了队,烟火气十足。

“从前,我们基本不看河,因为一片漆黑,现在是灯火通明欣赏河对岸的美景,好多人冲着欣赏夜景来这消费。”在江滨路经营户外茶庄的刘通乾说,沙溪河畔让顾客带来的消费体验大幅提升,茶庄的上座率提高了大约4成。

延伸 风光不仅在河岸

不仅沿河两岸的风光引人驻足,多彩绚丽的灯光还一路延伸到了河岸外。

“两岸的建筑物也是河岸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部署时经多家单位共同努力,统一解决了建筑外景布置和接电问题。”市城管局林尚庆科长介绍,根据产权单位业主单位负责、住宅楼宇属地负责、道路桥梁公共区域城管局负责的原则,17处45幢建筑楼宇、10余处园林绿地与麒麟山等市区夜景空白被进一步填补,全面点亮两岸的基础照明。

在河岸外的夜景风光中,最吸引目光的便是五光十色的麒麟山。

“每每站在麒麟山脚下远眺,都能看到由麒麟阁处蔓延开来的灯光,犹如一条巨龙,还会变化着色彩。”市民曾利利说,傍晚爬上麒麟山,成了他近来最喜欢的休闲活动。

据了解,在麒麟山上的灯光秀采用了“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用全息激光秀为主体,辅以光束灯与投光灯等氛围灯光为渲染效果,以内容创作内容及动画制作包括旭日东升、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孔子戏麒麟、骏马奔腾、青天白鹭、一鹿顺风、繁花似锦、星辰大海、企业祝福共10项内容的灯光秀节目。通过技术联动等物联网科技手段进行管理,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便于管理监控。

整个节目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内容形象又有寓意,场景随着音乐及旁白解说,跌宕起伏,深入人心,不仅美化了麒麟山及周边环境,同时,也是整个三明市区的一大亮点,为市民精神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记者:陈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