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开始,宁德在全国率先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作格局—— “路长制”赋能农村公路高效管理。

  近日,福安农村公路“路长制”作为典型案例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15个农村公路“路长制”典型案例并公示,这是对宁德大力推行“路长制”的肯定与鼓励。

  自2018年开始,宁德在全国率先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通过创新公路综合治理方式,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作格局,农村公路高效治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福安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3个(古田、周宁、柘荣)。

  建章立制

  积极探索“路长制”新模式

  宁德地处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

  过去,由于地理、历史诸多因素,交通闭塞和运输落后致使宁德经济长期处于相对落后水平,成为我国东南黄金海岸线上的“断裂带”。

  为此,宁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将“路长制”作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推动闽东乡村振兴夯实筑牢交通基石。

  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全面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2018年以来,宁德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宁德市农村公路养护市级财政配套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将路长制纳入县级政府绩效考核,规范推动各地深化完善以农村公路为主的县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市动员推进大会,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为保证路长巡查工作正常开展,宁德强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市级半年督查、县级季度检查、乡镇每月自查”督查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路“阳光工程”,运用信息化平台、明察暗访、人大代表及社会监督员等,对农村公路管理成效进行公示、监督和评价。

  规范的设计带来了成效,2018年完成全市9个县(市、区)、121个乡镇、2137个行政村三级路长体系建设,并设立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基本建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路长管理模式。2021年,公路总里程达10040公里。

  “路长制”规范推行后,宁德不忘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在福安,创新实行路长共管模式,全国首创“五道五长”管理模式,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纳入“路长制”范畴,有力强化普通公路全领域治理。在福鼎、古田、寿宁、霞浦,因地制宜实施养护多元化运行模式,在县道“公司化”养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集约化”“专业化”养护模式。

  下大力气

  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水平

  日前,柘荣县宅中乡赤岩村路段专管员徐建斌像往常一样,巡查负责路段养护问题,并通过手机拍照,将现场照片、共享位置和联动处置上传到“智慧路长”平台。“这个路长APP平台用于日常巡查,可以做到养护人员管理、事件处置、指令下达、应急管理、信息记录‘一张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徐建斌说。

  路长APP平台的推广与运用是宁德善用科技力量助力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 ,宁德大力深化公路护养体制改革,打好科技力量与常态化执法整治“组合拳”,助力形成数字农路、智慧农路。

  改革公路养护管理体制,2012年,宁德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路养护机构人员及运行经费100%列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确保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的稳定;2018年,出台新的补助标准,市级养护配套资金由原来的每年300多万元提升至每年3000多万元,从根本上扭转公路“没钱养”的被动局面;因地制宜,“公司化”“集约化”双规并行,在古田县、霞浦县开展乡道委托公路管理机构管养试点,福安市实行“一镇一包”,福鼎市、寿宁县实现县、乡、村公路统一由一家公司养护。全市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实现“以丰补歉,无灾救助有灾”。

  宁德还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助力常态化执法,以“路长+专管员”“线上+线下”模式,建立“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路域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2021年,全市农村公路路面性能指数(PQI)85.13,全省第三。

  倾心尽力

  持续做好路域环境治理工作

  日前,在周宁县贡川村社陈线礼门界至贡川村入点路段,10多名身着橙色“公路养护”背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路面落叶、废弃物。“我们每隔几天都要到自己负责的路段清理路面垃圾或疏通边沟、培护路肩,并做好绿化管护。”公路养护人员告诉记者。      

  不止在周宁,在福安、霞浦、福鼎……宁德的各个县(市、区)内,路域环境整治每天都在“上演”着。在实施“路长制”过程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一直是重中之重。多年来,宁德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绿色生态”原则,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公路防排水设计、质量监管、路域生态恢复等工作,建设绿色品质工程。 

  同时,宁德统筹城乡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与宁德特有的山海川岛风光、民族风情有机融合,大力创建生态示范路,通过完善附属设施,加强农村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净化,促进农村公路与沿线生态环境自然和谐。如今,农耕文化、野奢探秘、茶乡休闲、红色研学、山海行摄、生态康养等旅游线路串联山海,“路在林中展、溪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公路生态景观之路基本形成。

  据统计,全市打造连环成片文旅生态示范公路770公里,2137个建制村实现100%通客车,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客运线路覆盖率100%。

  通达的道路为宁德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自2018年路长制全面铺开之后,宁德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带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幸福生活的路子。接下来,宁德将继续全力推进“路长制”,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林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