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向阳而生。


走进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远处青山如黛,脚下溪水潺潺。一朵朵荷花娇艳欲滴,三三两两的儿童走上龙鳞坝,在清澈的龙峰溪中亲水嬉戏,新建成的瓦窑民宿群掩映在竹林中,别有一番田园风情。







图片

“白改黑”道路干净平整、杂乱的电杆电线落地“隐身”、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一年多来,俞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寻根追味”小吃街的一家“手工扁肉”招牌下,71岁的俞和传正站在一块厚木案板前,用手中的木锤一下下结实地捶打着案板上的猪肉,为一天的生意做准备。

难忘时刻  殷殷嘱托

  2021年3月23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夏茂镇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他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这一年,村子成了网红打卡地,节假日一天要打几十千克扁肉,能卖出400多碗。”


牢记嘱托  再领风骚

殷殷嘱托,铭刻在心。一年多来,沙县区牢记嘱托,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实施“五项提升行动”为抓手,奋力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再出发。


在沙县小吃产业园中央厨房,柳叶蒸饺、金包银、小笼包等十几种产品正在自动化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生产下线。

“过去200人的工作量,现在十几个人就能完成,产品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中央厨房生产厂长胡明宝感慨道。

图片

沙县小吃产业园中央厨房内,每天有源源不断的产品送往全国各地门店。

占地170多公顷的沙县小吃产业园,是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的“核心基地”。这里聚集着小吃速冻品、半成品、预制菜、酱料包等24家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年产值超3亿元。


产业园稳步发展,是我市因地制宜推动沙县小吃产业再出发的生动缩影。


一年来,我市牢记嘱托再出发,坚持“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发展路径,按照《实施“五项提升”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再出发行动方案》,从沙县小吃品牌文化价值、产业融合、市场运营、门店拓展、创业服务等5个方面发力,力争让沙县小吃这一特色富民产业再领风骚。

产品研发再发力

与山东惠发集团签约,28天完成沙县小吃“五中心一研究院”精装修建设。小吃研发中心攻克了从传统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难关,推动蒸饺、艾粿、手打扁肉馅、冻干面条等数十种小吃产品实现流水线生产;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相关团队,在细胞级别研究如何提升口感、锁住美味,用科研成果指导企业生产。

标准化进程不止步

申报《沙县小吃公用品牌管理规范(餐饮)》团体标准,发布芋饺、蒸饺、小笼包等7个核心产品团体标准;投入500多万元自主开发供应链配送和收银结算系统,连锁化加盟、数字化赋能降低门槛,去年以来,沙县小吃新增加盟店704家、总数达3737家。

三产融合促提升

拓展小吃产业园用地13公顷,启动标准厂房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共签约53个沙县小吃产业项目,总投资92.71亿元。俞邦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

感恩奋进,再领风骚。眼下,沙县小吃正沿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方向探索,不断“破圈”出发,形成了包括原料生产、物流配送、餐饮服务、文旅康养等在内的产业集群,在更大的舞台上继续发展壮大。 (沙县记者站  许琰/文  胡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