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连心路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

小区党建宣传栏,引居民观看。

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陈丽君 徐迟 文/图

城厢区结合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紧扣市委提出的“党建引领、夯基惠民”专项行动,融合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两张网”,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将夯基惠民落实到最小单元格中。

小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日来,城厢区主动跟进市委“党建引领、夯基惠民”要求,聚焦末端组织体系建设,吹响小区党建“攻坚令”。

城厢区委书记王文才指出,基层党建关系党的执政根基、民心所向。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部署要求,着力加强末端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小区党支部、网格长、单元长、楼栋长”建设,推动重心下沉,把组织体系落实到最小治理单元。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办好民生实事等,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支部建强,把基层抓牢,把基础夯实,点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引擎,让居民在共治中提升幸福感。

党建“邻”距离

“截至目前,城厢区通过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的方式,已组建小区党支部208个,覆盖率95%以上。其中,106个有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党支部组建率达100%;开放式小区135个,已组建党支部113个。”在城厢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专职成员陈毓卿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这些台账是我们综合对照区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和街道社区掌握的全区小区底数,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情况,全面摸清居民小区地理位置、楼栋、住户、人口数量、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及活动场所等基本情况而建立的。”陈毓卿说,城厢区按照“一小区一支部”原则,分步实施、分类施策,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单独组建党支部,条件欠缺的老旧街巷小区、散居楼栋等,与周边区域相近、楼栋相连的小区联合组建党支部。

一面是基层治理,一面是网格党建,城厢区作了积极探索,构建“三长一支部”基层网格党建工作机制,既实现党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又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三长一支部”如何架构?实行党建、综治、城管等多类网格多网合一,根据地域实际情况,在每个网格内配备1名网格站站长+1名网格长+1名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N名楼栋长(单元长)。全区现有城市网格站长31个,单元长164个,楼栋长674名,其中党员楼栋长423名,“三长”覆盖率100%。

网格站长一般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长由村(社区)两委干部担任,动员和推选有公心、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在职党员、离退休的人员、军转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楼栋长,实行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

在党建阵地方面,城厢区盘活小区架空层、周边闲置资产等场所,按照有组织架构、人员公示、职责任务、党建元素及规范名称、标识、挂牌的“四有三规范”标准,打造小区党支部活动场所,构建“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下沉红色服务圈,就近服务群众。

暖民“近”社区

3月,学习雷锋月。近日,太平社区文献小区党支部与市公安局、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城厢区太平小学、龙桥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现场,医务人员义诊,志愿者义剪,网格服务队展开“防诈骗”宣传……呈现互帮互助,邻里和谐良好氛围。

现场组织者说,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传承了雷锋精神,也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链条进一步延伸,让居民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走进九龙小区,一条“党员连心路”引人注目。居民们说,这里原本没有路,居民出行要绕道,老人更是不便。居民们把情况向党员楼栋长陈伟山反映后,陈伟山召集大家座谈,发动集资修路,路修好后,方便了居民出行。

“目前九龙小区有在册党员36名,在职党员11名,党员楼栋长10名。”霞林街道组织委员宋奇鹏介绍,小区引入共建单位服务资源12项,解决21件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单元长、楼栋长介入调解20多起邻里纠纷,使矛盾化解在小区内。小区党支部引领志愿服务队伍为民办实事20多件,举办邻里主题活动8场次。小区增添了“人情味”“烟火气”。

提及管理经验,宋奇鹏说,九龙小区设立网格站长,引导共建单位资源下沉、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进小区,协调小区大事。单元长摸排小区急事、难事,介入协调。小区党支部挖掘居民“能人”,成立家电维修、矛盾调解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各类活动,拉近邻里关系。党员楼栋长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让居民平时见得到党员、有事找得到组织。

在联创广场小区,居民们说,原本电动车充电,住户各自拉电线,不但不方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如今,经小区党支部协调解决,设置了集中电动车充电棚,安装110个充电插头,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小区安全。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社区治理中,中特小区、平宁小区等也相继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协调“解”矛盾

房屋买卖,卖家不肯过户给买家,僵持了几年,经过小区党支部调解,双方终于协商一致,买家领到属于自己的房产证。

夫妻矛盾,男方请小区党支部出面调解,经耐心劝导,双方和好。

房屋漏水,六楼渗透到五楼,由于两家之前闹过矛盾,六楼不愿维修,导致五楼无法居住,五楼寻求小区党支部出面调解。经多次调解,六楼房东最终找了师傅修好漏水处。

小区矛盾,大多是家长里短。城厢区成立由小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牵头的小区党员调解志愿队断家务事,调解小区管理中的车辆停放、电梯安全维护、垃圾清理等日常矛盾纠纷,让生活锁事不出小区。

前不久,龙桥街道和成天下小区,邻里相互谦让的事迹成为美谈。原来,与和成天下小区同墙共壁的凤达凤凰城小区建设完工后,因施工处位置靠后,面临无处接电的处境,而绕过小区接电将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成天下小区党支部书记张荔华得知后,组织小区双方建设者、物业公司经过几次协商讨论,最终和成天下小区为凤凰城提供电力主缆线的过道接驳,解决了凤凰城无处接电的窘境。而后,凤凰城施工方也在施工后期为和成天下小区无偿做了100多米相邻墙柱体及栏杆的重新喷漆,提升了小区整体形象,上演了现代版“六尺巷”故事。

而对于小区物业和业主的矛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群众调解室,把业主的权益纠纷等小区无法调解的问题,通过向上沟通和向下调解,把重大矛盾调解在社区,确保大事不出社区,涌现出一些社区治理的典型。如霞林街道霞林社区“1+N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案件1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

末端覆盖、尖端发力。城厢区将持续做深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同时,加强数字化管理,打造党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围绕政务处理、商事登记、社会保障等事项,实现党建、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实现便民服务“一网统管”,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当先锋、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