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f8d49b1e5616.png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会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20年,看福州“数字蝶变”

“数字”基因已深植福州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为数字中国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

文ㅣ林瑞琪


今年,是数字福建建设20周年。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极具前瞻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部署,拉开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序幕。

20年来,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数字中国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20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始终高度重视数字福州建设工作。从福州软件园“一枝独秀”到各类数字经济产业“百花齐放”,从“看病难”“出行难”到线上就医、扫码乘车等新应用场景陆续落地,从最早的办事“跑多趟”到如今网络、APP多渠道办理“一趟不用跑”……如今,“数字”基因已深植福州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福州实现“数字蝶变”,为数字中国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


经济发展之变:数字经济成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20年前,在全国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中,福州紧抓信息化先机扬帆起航。

如今,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齐头并进,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统计显示,2019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3900亿元,GDP占比超40%,今年将力争突破4500亿元。

2000年6月,五凤山麓,福州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入驻企业127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

20年过去,福州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770家软件相关科技企业在此安家,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亿元。“一园多区”模式将福州“软实力”辐射全市,福州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不仅是软件产业。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两朵云”辐射带动,数据中心资源规模化集聚,共建一片数据蓝海;在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三大物联网平台落成,185家物联网扎根,在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中确立“马尾坐标”;“智能仓山”倾力打造福州智能产业集聚地,逾百家企业落地,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中,福州持续加快数字产业化建设,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传统产业也正颠覆以往“笨重”的印象,变得时尚而轻盈。

棉絮纷飞,噪音轰鸣,纺织车间人头攒动……这是长源纺织总助王兆生记忆中的传统纺织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台纺织机器要多人控制,万锭用工平均数约为200人。”

如今,走进长源绿色示范车间,只见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数十排机器高速运转,万锭用工数仅25人。不仅如此,通过集中监控,数据实时集成、分析与处理,可实时掌控厂内各车间、生产线的动态,并实现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报警。

不只是纺织业,融入数字化浪潮已成为众多行业共识。在永泰县白云乡北山村乐来康家庭农场,只需坐在监控室连接物联网中心,农情信息便可一手掌握,农务管理变成了指尖的轻松活;在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数字化介入商流、信息流、物流、企业管理全链条、全领域,“交易在元洪、交割在全球”的元洪模式得以实现。


日常生活之变:医、购、行更轻松更便捷

2001年年底,福州鼓楼区内7个信息化社区建设试点小区基本实现宽带网布线到户。“打开网页有如翻书一般快,更神奇的是,从来不敢奢望能从网络上下载一部电影看,但在这里却随心所欲地实现……”在当时的报道中,人们对于“数字”的感受,是更快的下载速度。

20年过去,“数字”冲破电脑屏幕,栖身于福州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人们享受到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方方面面的获得感提升。

看病更轻松了。“过去到医院去看病要排三四个队,回到家筋疲力尽,小病也成了大病。 ”“老福州 ”张木兰老两口年过七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往排队看病成了二老的“头等难事”。

 “现在坐在家里就能看病。”通过微信预约挂号,二老可以视频问诊,医生在线开方、医保在线实时结算、药品在线下单送货到家。接诊医生还可以通过福州市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查看病人三个月内在福州市所有医院的看病记录更精准诊疗。不仅如此,在线下,VR智能导诊、刷脸挂号等就医场景正逐渐成为福州市民就诊的新常态。 购物更畅快了。把脸对准屏幕,输入手机号,点击确认,10秒搞定付款!无需拿钱包,无需掏手机,在东百中心和三坊七巷,市民吴月云体验了一把刷脸支付,为之连连点赞。

去年5月,鼓楼东街口打造数字街区,全省刷脸一条街落地,为商圈消费升级提供新支持。同时,消费者打开支付宝就能对美食、电影等进行线上预约、线上支付,还可以实时了解各大停车场信息,并直接缴费。商圈的数字化改造让线上的信息流与线下的客流、服务体验深度融合,使经营者和消费者更好地连接。

出行更便捷了。“乘公交、坐地铁基本靠‘e福州’,我的零钱包也下岗了。”市民梁亮对“e福州”APP的评价道出了榕城市民的出行常态。

作为福州新型智慧城市的统一入口和基础支撑平台,“e福州”带来的便利不止于出行。其不断深化的九大高频领域应用场景还为市民们带来了教育缴费、药店扫码支付、政务服务等诸多便捷生活体验。截至今年9月,“e福州”APP累计注册用户突破700万,用户使用服务达3.38亿次以上,位居全国政务便民类APP前列,成为越来越多福州人手机里的常驻APP。


社会治理之变:“智”治带来持续获得感

20年来,福州的“数字之治”始终坚持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入手,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12345,有事找政府”,这句口头禅在福建发端于福州鼓楼。2003年1月,12345平台在鼓楼正式开通,鼓楼居民、企业遇到问题,都可以向平台投诉或咨询。2006年,该平台升级为福州市级热线服务平台,2012年,这一模式向全省推广。

与能级提升相伴的,是诉求渠道持续扩充,市民可通过微信、APP等10种方式发声;是更高效的诉求受理,平台可智能受理、即时问答,进行诉求自动批转……通过平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好。

与此同时,福州还依托“数字城管”主动发现问题,把治理之“手”伸向更广领域。

自2013年正式上线以来,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将涉及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编织成了一张由115类“部件”和79类“事件”构成的大网,对接全市47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形成一套包罗万象的大城管格局,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派遣任务、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福州不断变大变美,城市治理的步子越走越细。“数字”在治堵、防涝等领域大显神通,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由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将往日孤立的信号灯串联起来,可对一条道路的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

福州在全省首创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监测体系,织起一张智慧防涝网:各库湖闸站的水位如何,城区易涝点是否积水,系统都能通过智能监测几秒钟便获得结果。

在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战中,福州在短期内上线福建省首个房屋结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房屋信息全要素录入,房屋管理动态化、精准化……

2019年9月,福州全面启动全国首个自主开放城市大脑建设,随之开启百余项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智慧停车、人脸识别、城市大数据平台等一批场景相继投入使用。

着眼于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数字化的“大智慧”正在福州的社会治理中开花结果。

5f8d4c6975e36.png

“数字经济·闽江夜话”活动在闽江两岸绚丽的灯光映照下璀璨启幕。

发展理念不变:“数字福州”一以贯之

20年来,历经传承发展,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社会治理到民生改善,以“数字福州”建设为笔,福州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发展画卷。

2000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目标愿景,拉开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遵循“数字福建”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从“数字办”到大数据委,始终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组织推进的有效和长效机制;不断加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将数字经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主攻方向;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先行先试,先后获批宽带中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智慧城市、软件特色名城等国家级示范城市,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8年4月,“数字”回归源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榕盛大启幕。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运用峰会成果,发布《“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定下发展目标,梳理生成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

近年来,福州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条措施》《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集聚化发展。去年6月,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将“数字福州”作为福州产业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在财政、科技、用地、园区、招商等方面出台新政策,为数字产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数字福州”建设结出的累累果实,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福州样本。

站在新起点,福州正以奋斗姿态持续谋划推进“数字福州”建设,为人民带去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5f8d4c583b76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