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将继续巩固美国、欧盟、东盟等传统市场,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文/闫旭 黄咏绸 孙虹 邹挺超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福建陆续举办西亚、非洲市场推介会,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向着“一带一路”沿线进发,福建各地书写着各自的答卷。
福州:拓合作,扩开放
福州市市长尤猛军早前表示,2020年福州将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目前,福州深化招商新机制,持续开展“回归工程”。
“回归工程”是福州充分发挥海内外榕(福州简称“榕”)籍乡亲各方面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其回乡投资,促进资本回归、项目回归、人才回归、技术回归、信息回归、情感回归等的一项引资引智举措。
从2020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可见,福州将办好第三届海丝博览会、第七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第六届海丝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推进中日产业合作示范区、福清“两国双园”建设;发挥海外榕籍华侨华人的优势,深化榕港、榕澳交流,办好与日本长崎结好40周年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外经贸合作。
尤猛军强调,福州将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成范围,建立更加可靠、便捷的电子口岸。建立与香港、澳门、新加坡“3+1”经贸洽谈合作机制。推动国家惠台政策在自贸区率先落地,建立榕台双向投资综合服务体系。
厦门:进出口增势良好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成为厦门市2019年外贸进出口的一大亮点。厦门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陈仲雄接受采访时称,该市外贸市场多元步伐正在稳步推进。
据海关统计,2019年,厦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21.9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14.4%,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比重约三成。出口前三大国家为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进口前三大国家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也不断增强,进出口活力不断提升。2019年,厦门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7%。
陈仲雄指出,厦门外贸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对阿曼、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的进出口均呈现大幅增长,增势强劲。
据海关统计,2019年,厦门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412.9亿元,增长6.9%,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528.7亿元,增长5.7%,进口2884.2亿元,增长8.3%;贸易顺差644.5亿元,收窄4.5%;进出口值占福建省进出口总值近半,为48.2%。
2019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厦门市企业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市企业对未来2-3个月出口信心呈现小幅回暖趋势,对未来2-3个月出口形势表示“乐观”的企业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近五成企业本月出口环比增长,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
厦门以港立市,外贸依存度高居全国前列,外贸已成为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预计,今年厦门外贸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为此,厦门海关不断推进外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行动开展通关全流程分析,全面优化作业环节流转,以推动压缩通关时间。2019年12月,厦门关区进口、出口海关通关时间在全国十大口岸中均排名第2位。
厦门海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厦门海关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两步申报”,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厦门市外贸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
中欧(厦门—莫斯科)直达货运班列从厦门自贸区海沧货场开出。(林善传 摄)
中欧(厦门—莫斯科)直达货运班列从厦门自贸区海沧货场开出。(林善传 摄)
“丝路海运”“中欧班列”吸睛
在厦门,“丝路海运”“中欧班列”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初,来自俄罗斯、埃及、韩国、捷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21名媒体代表,就走进厦门港、参访中欧班列以及五通码头,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的建设发展情况。
“丝路海运”是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开行一年来,“丝路海运”航线业务通达全球50个国家的143个港口。截至2019年11月30日,50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开行1600多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6万标箱。
据工作人员介绍,来自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货物通过海运来到厦门,经由中欧班列运往欧洲、中亚,将比传统海运节省十几天的时间。
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首席评说委员高大勋十分看好厦门这个“中转站”角色,他认为,部分体积较大的产品设备可以通过海运、铁路联运的方式,运送到十分有潜力的市场。
从单一线路到如今多线并行,中欧(厦门)班列已经实现4条线路通达欧洲波兰罗兹、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纽伦堡、俄罗斯莫斯科及中亚地区阿拉木图、塔什干等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中欧(厦门)班列已累计发运588列4.35万标箱,货值112.8亿元人民币。
厦门海上、陆地多种物流方式的“无缝链接”,逐步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外交部新闻部新闻处处长法赫里津·帕尔比耶夫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近年来得益于中欧铁路干线联系,运输有了很大的发展。他认为,中国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希望以后可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泉州:“一带一路”占半壁江山
据泉州海关披露,2019年泉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11.80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进出口1053.55亿元,同比增长达24.6%。
泉州海关相关人士指出,虽然2019年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重要支点城市的泉州,外贸发展仍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交出一张靓丽的成绩单。
据分析,2019年泉州外贸进出口呈现出“一带一路”占半壁江山、“泉州制造”持续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等三大特点。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活力迸发。2019年,泉州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221.08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57.8%,同比增长26.9%。其中,出口1080.14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74.3%,同比增长32.4%。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已成为拉动泉州市外贸稳增长的新动力。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2019年泉州与东盟贸易总值439.25亿元,同比增长41.8%;与欧盟贸易总值256.55亿元,同比增长0.4%;与沙特阿拉伯贸易总值360.90亿元,同比增长19.9%。
“一带一路”建设,让泉州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化。
闽商产业遍及“一带一路”沿线
借助“一带一路”沿线闽籍华商力量,闽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布局正在日益深化。
《闽商》杂志社发布的《2019闽商年度报告》,总结了2019年闽商在海外发展的趋势。
该报告盘点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闽商主要产业及2019年投资重大事件。
报告表明,闽商产业布局已经遍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中东欧是2019年闽商海外布局比较热门的区域。
在中东欧,闽商主要布局的产业有箱包、鞋服贸易、零售、餐饮、商品批发、茶叶等,在当地布局的主要闽商有紫金矿业、恒申集团等。
2019年,紫金矿业收购塞尔维亚最大铜矿博尔铜业,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匈牙利威克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盈趣科技匈牙利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恒申集团与西班牙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上游产品生产装置和全球战略采购协议。此外,闽商在当地的矿业、消费电子产品及纺织业等,也有较大动作。 在中亚,矿产资源、石材、水电、建筑材料、农业等产业是落地该区域的闽商主要关注的产业。
近年来,石材产业在当地颇受闽商青睐。2019年,南安市石材机械辅料产业联合会到访乌兹别克斯坦,来自伊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石材商赴福建南安参展第二十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均显示出上述趋势。
东南亚是闽籍华商集中的传统优势区域。在东南亚,闽商主要关注农业、旅游业、矿业、能源开发、信息通讯、食品工业、金融、传媒、餐饮娱乐、畜牧业、香烟制造、房地产等。报告表明,闽籍华商深刻影响着东南亚金融业,已成为闽商在当地产业布局的一大助力。
报告还显示,在西亚、北非,闽商的主要产业是石材、石油、建材、物流、矿产、远洋渔业、百货、电子产品,在当地布局的闽商有宏东远洋渔业、九牧厨卫、网龙等。
而在南亚,闽商主要关注的产业有鞋服箱包、机电、石材、有加工食品、食品机械、食品原辅材料、铁矿砂和大豆等。在俄罗斯等国,闽商则主要关注木材、服装、辅料、建材、水暖、汽配、农业。
报告认为,当下,福建正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实施“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生态丝路”“丝路飞翔”“丝路茶道”等标志性工程,打造海丝空间信息港,推进“卫星+”示范应用和“智慧海洋”建设,这些动作为2020年闽商的“海丝经济”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