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泉州市地理标志培育成效显著,全市地理标志总量从“十三五”末期的56件增至目前的85件。其中,今年新增18件,首次实现单年度两位数增长。当前,全市地理标志产业年产值达933亿元,安溪铁观音以416亿元产值居全省首位,惠安石雕200亿元位列第三,成为区域经济重要支撑。

依托山海交汇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禀赋,泉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多举措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转化

泉州深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资源核查,推动县域“名、特、优、稀”农产品转型。今年以来,新增17件地理标志产品,涵盖大铭生姜、德化梨等品类,以及“德化窑图形”地理标志商标,实现年度跨越式增长。

市场价值

泉州深化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及其风险补偿试点工作,破解“两权分离”质押难题,已为12项地理标志商标提供超2亿元授信。在全省率先举办“沪江十八道”地理标志特色宴发布会,推进地理标志特色产业与餐饮住宿、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

品质保障

泉州制定21项地理标志产品相关标准,建设4家检验检测机构。今年全市新增59家市场主体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累计达701家、居全省前列。八马茶叶等龙头企业形成“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企业自主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发展格局,为产品开拓市场筑牢基础。(记者 高慧子 通讯员 薛缤勇 潘美平 王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