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为寿宁县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

  寿宁县拥有独特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土壤洁净且富含硒锌元素,生态环境优良,水源与空气洁净,为培育绿色、有机的高品质猕猴桃提供了天然保障。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将猕猴桃产业列为“1+4”富民强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通过出台奖补优惠政策、强化党建引领带动、推动科技入园兴果、改良品种、完善基础设施等举措,有力推动了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联合体  带富众乡亲

  深秋时节,走进寿宁县清源镇竹坪村风水湾邻村片区猕猴桃种植基地,“新农人”李长春正与村民一同包装猕猴桃,准备销往福州等地。

  “风水湾就是种植猕猴桃的宝地。”李长春指着果园里的硕果介绍道,这里海拔介于400米至65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种植出的猕猴桃甜度高、口感佳。多年前, 李长春回到家乡种植猕猴桃,并成立合作社,邀请村民加入共同发展。

  借助能人示范带动效应,寿宁县以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深化跨村联营、邻村联建等发展模式,让猕猴桃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以“小作物”撬动起“大产业链”。

  “清源镇风水湾邻村片区猕猴桃种植产业链党委制定了‘七个统一’管理措施,邀请省、市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并为农户购买种植保险。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农资和投保服务,收获后统一进行储存、包装和销售,村民只需负责日常管理。”清源镇党委书记刘椿介绍说。

  2024年,竹坪、符家垱、坪岩、村尾4个村共成立由支部领办、群众创办的合作社5家,社员达184名,其中脱贫户、低保户42户,每户每年增收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8万元。

  科技来助力  破解“心头忧”

  近年来,寿宁猕猴桃产业蓬勃发展,但溃疡病始终是果农的“心头忧”,这种病害流行频次高、传播速度快,一旦暴发,不仅会影响果实品质,还可能让果农一整年的辛劳白费。

  为破解这一难题,寿宁县农业农村局专门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跨越千里来到寿宁果园进行现场指导。在猕猴桃藤蔓下,黄丽丽向闻讯而来的全县果农细致讲解溃疡病防治要点。

  “去年我家的果树得了溃疡病,按照黄教授的指导进行防治后,今年长势良好,获得了大丰收。”农户金丽梅高兴地说。

  近年来,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在果树生长关键期不定期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果园,开展“把脉问诊”、传授种植技术,从病虫害防治到土壤改良,全方位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

  此外,为推动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寿宁县积极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省农科院不仅为寿宁提供了142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还通过在“绿安农业”示范基地试种,选育出多个适配当地气候的高产新品种。这些品种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后,迅速在寿宁的果园中落地生根。如今,寿宁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7230亩,年产量超4900吨,产值突破6400万元。(吴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