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伟钦(右一)在早餐车前微笑服务。
清晨5点,“小鱼”推着早餐车缓缓走向厦门湖里区坂尚地铁站口。“我……我走得……慢,得早……点出门,不耽误大家吃早餐。”“小鱼”认真地说。
“小鱼”是谁?他叫余伟钦,是一位后天性脑性瘫痪患者。在经营早餐车三年多的时光里,余伟钦设立“爱心暗号”,坚持为有困难的人免费提供早餐,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小鱼”。
近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余伟钦成功入选,成为此次厦门市唯一上榜的“中国好人”,他的善良和爱心成为文明厦门的生动注解。
愿意为人“撑伞”
从坂尚地铁站4号口一出来,就能看到余伟钦的红色早餐车,他带着标志性的微笑为大家服务。
余伟钦的餐车很特别,早餐品类丰富,有豆浆、糯米鸡、饭团、寿司等,车头最醒目的位置,还挂着一块小小的“承诺牌”:如果您没有收入或遇到困难,就跟我说来份“元气满满早餐”。
这不是噱头,是他用行动兑现的誓言。
在厦门经营早餐车期间,余伟钦发现不少打工者、老人、流浪街头的人生活面临困难,于是他在餐车上立了这块牌子。“真的可以免费吗?”面对人们的疑惑,余伟钦总是热情地回答:“是的!不用客气,吃饱最重要!”
一次,一位老人在余伟钦的餐车前驻足良久,余伟钦察觉到了他的窘迫,便主动递上一份早餐,并善意地谎称:“这是公司多送的,卖不掉也得扔掉。”老人听闻此言,才终于安心收下。
此前一个冬天的早上,有个小伙子在餐车周边徘徊了十几分钟。“我主动问他吃早餐了吗,对方摇了摇头,我就送了豆浆、肉包、菜包和馒头给他,让他吃饱……”余伟钦说,跟小伙子简单沟通得知,对方从江西来厦后一直没找到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难……
余伟钦的善举,不只是雪中送炭的温暖,还包含更深远的含义。他在摊位上摆出“考试100分换面包”的牌子,鼓励孩子们认真读书,余伟钦欣慰地告诉记者,一名家长曾告诉他,孩子过去学习散漫、成绩不佳,后来为了得到“满分面包”,学习变得认真起来,最终得偿所愿。
因为自己“淋过雨”
随着受惠人群的增多,余伟钦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有市民被余伟钦的爱心感动,专程千里迢迢去找他买早餐。
事实上,余伟钦也有一番心路辗转。
余伟钦是泉州人,幼时因发高烧导致后天性脑瘫,肢体四级残疾,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家里背了不少债务,余伟钦早早体会了生活的沉重。成年后,他开始寻找工作,却因身体原因屡屡碰壁,最艰难的日子里,余伟钦“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度靠捡垃圾度日。那时,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对他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正是在那段灰暗的岁月里,一个朴素的愿望悄然而生:“如果有一天我赚钱了,一定要请那些饿肚子的人吃早餐。”
2020年,余伟钦来到厦门,2022年,他开始推着早餐车卖早餐。余伟钦说,时间长了,他越来越喜欢这份职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在清晨为别人送去一声问候,带给彼此一份好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当初想请有困难的人吃早餐的想法,为正处于低谷期的人送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据统计,自2022年开启早餐生意以来,余伟钦累计送出爱心早餐、爱心赠餐400多份。
善链循环厦门更美
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承诺牌”的另一面还写着:“小鱼,不要急慢慢来,记得微笑加油哦。”余伟钦说,这是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方热气腾腾的小天地,便成为不少顾客的“温暖驿站”。
杨女士是余伟钦的老主顾,她说:“余伟钦脸上永远洋溢着真诚的笑脸,就像一个‘小太阳’,温暖照耀着每个人。”
有人问他:“你赚钱也不容易,为什么还愿意帮助别人?”他总是笑着回答:“因为我也被别人帮助过。”
余伟钦说,有一年夏天,他的早餐车被盗,派出所民警特意为他在早餐车上安装了两个监控设备,最终成功抓住了窃贼。更令人感动的是,民警还特意送来300元帮助他解燃眉之急。
正是这些温暖的经历让余伟钦对厦门产生了归属感。“这座城市真的很有人情味,这也是我选择留在厦门的原因。”余伟钦说,“我除了手指有点弯曲、动作比较慢,有时还有点口齿不清外,其实和大家都一样,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
余伟钦的爱心,远不止于那块“承诺牌”。疫情防控期间,见医护人员昼夜奋战,他省吃俭用采购了200多份早餐,送到医护人员手中。他说:“他们在守护大家,我能做的只是让他们不饿肚子。”
余伟钦加入了一个慈善机构,定期和志愿者们进社区,为困难家庭送米、油等生活物资。他还时常参与公益活动,在儿童节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送上关爱,慰问困境儿童……
面对“中国好人”荣誉,余伟钦十分谦逊,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希望大家面对困难也要乐观向上,勇往直前。我会不忘初心,把这份善意一直持续下去。”(邓婕 朱华煜)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