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苑“光影秘境”大型夜游灯会吸引大量游客。(资料图)
国庆中秋假期的园博苑,“光影秘境”大型夜游灯会霓虹闪烁,33.85万人次游客的喧闹声浪,让这个曾经的“流量洼地”,客流量同比增长超七成,直追鼓浪屿。
“厦门文旅有了新亮点?”这引起业界普遍关注——现代文旅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引爆点”项目,实现“热开”(项目启动便实现高人气)。显然,园博苑“光影秘境”大型夜游灯会已达成这一目标。
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奇袭战”,其操盘手是一家新成立的国企——由厦门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的厦门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文旅集团”)。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庆中秋八天假期,该集团运营各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园博苑、植物园、胡里山炮台、鹭江宾馆、厦门科技馆等多个景点、酒店、文化场所进入头部旅游平台客流榜单。
依靠老牌文旅城市优势,新项目做“加法”、老牌项目做“乘法”,打造新的强势流量入口,以核心项目引爆全域流量,进而从高度“内卷”的市场中突围,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文旅创新方法论。
战略前瞻与系统谋划激活爆点
打造“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引爆点’项目”,不是易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显然,融合国庆和中秋两大节庆的八天长假,是必须争取的热点“窗口时间”。
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和专题研究,大型夜游灯会项目浮出水面。厦门文旅集团认为,园博苑整体硬件水平较高,拥有优质生态人文景观,能够给国内顶尖光影设计团队与非遗灯彩匠人联合创作提供绝佳舞台。9月,专班机制开始运作,实行八个责任区的精细网格化管理,全力进入现场建设阶段。
10月1日,近30组不同主题、造型各异的花灯灯组点亮园博苑,“光影秘境”打响头炮。“妈妈你看,这两只狮子会眨眼!”在南门入口的“醒狮门神”灯组前,游客们纷纷打卡留影。在厦门民俗、海洋文化与闽侨精神主题感染下,特意精心妆扮、身穿汉服游园的游客并不鲜见,与流光溢彩的背景互为风景。
“大型活动成功的根基在于系统性的上层设计。”从策划到部署、行动,“光影秘境”大型夜游灯会使用的是“运营前置”思维,虽然厦门文旅集团成立不久,但其成员企业厦门科技馆、厦门体育集团等,均是“经验选手”。
有人说,“厦门讲历史比不过泉州,讲物产丰富比不过漳州,讲好山好水比不过武夷山。”但厦门也有十分清晰的优势赛道——比如,厦门文旅软硬件条件好,地方海洋民俗文化特征明显,此次“光影秘境”的成功引爆,一展文旅集团较强的策划和资源整合能力。
活用“加法”“乘法”
爆点项目更具高质量
新项目有爆点,老项目的吸附力更强。国庆中秋假期,厦门科技馆迎来“甜蜜的烦恼”——8天内超11.6万客流,让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变成“如何更好地解决排队痛点”。
2万多平方米的展厅,400多个游乐项目,邀请夏振东等流量科普达人的《科学魔法大会》更成为“重头戏”。但科技馆的“老粉”们发现,原本在门口排队入场的“垃圾时间”,不仅不无聊,还变得好玩了。“排队的时候,参与了这个《重生之我做头鲸》剧情解密,确实有趣,排队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还让我更期待等下要进场参观的《大鲸家族》特展。”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小游客说。
将排队痛点转化为互动体验亮点,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参与”的体验升级,折射出让爆点项目如何“更高质量”的思考。
“无论是园博苑做‘加法’(丰富活动),科技馆做‘乘法’(转化痛点),核心仍然是内容为王。两个流量池的成功之处,都是在活动过程中提供沉浸式、互动性、社交化的体验,拉满游客的获得感。”厦门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美峰体育公园中秋嘉年华也是如此——融合博饼、市集与无人机表演,这里日均吸引游客4万人次,带动关联的市集业态产生2.3万笔消费。其中“海上生明月”无人机演绎两日吸引近14万观众,引发万人合唱,获央视等20家主流媒体报道,成为岛外文旅新亮点。
超预期获得感带来“可持续流量”
在文旅消费领域,游客更注重“超预期”的获得感,这将带动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带来“可持续流量”。
作为厦门最具代表性的老牌酒店鹭江宾馆,在此次国庆中秋假期连续4天满房,经营成绩在全市酒店业内居前。
“鹭江宾馆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不仅是面朝鼓浪屿,更在于住宿、餐饮等各种细节上,比如一块闽南花砖、一份茶点、一面老牌匾,都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感不虚此行。”一位住客在评价中如是写道。
光影,更让鹭江宾馆这栋地标建筑物成为“流量图腾”——国庆中秋假期,“鹭江心声”东侧墙面投影,动态讲述厦门百年变迁,观众可通过微信留言实时“上墙”,实现“建筑可阅读、城市可互动”,快速走红网络。
这便是“超预期”的获得感带来的正面反馈。厦门文旅集团深知,打造一个新兴事物也许不难,然而真正的文化底蕴,依靠的是时间点滴积累与沉淀,这是不可复制且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通过精细化运营将其传承保留、发扬光大,便是初心。
更重要的是,打造成强势流量入口形成“引爆点”,其价值不仅在于吸引人来,更在于能让他们住下来、消费起来,进而担当“立柱架梁”的基础性作用——一个强大的核心项目,就像一部大片的“主角”,能带动整座城市的文旅大戏精彩上演。(记者 徐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