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景区人流如潮。(张筱惜 彭善安 摄)
国庆中秋假期,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南平游人如织,文旅市场表现亮眼。
据数据显示,国庆中秋8天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502.3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值3.6个百分点;游客旅游总花费34.1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值2.4个百分点,文旅市场表现亮眼。其中,武夷山主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9.3万人次,综合收入1387.1万元;环带59个打卡点累计接待游客94.71万人次,同比增长23.0%;崇阳溪漫游道26个打卡点累计接待游客7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滨水茶足径累计接待游客7.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呈现“全域皆热、文旅共兴”的火热场景。
产品创新·惠民加码
激活全域文旅热度
“这个国庆来看《印象大红袍》太值了!刚在现场看无人机携国旗列阵飞过,激动得嗓子都喊哑了!”
“我觉得这演出超用心!国庆的特别设计太戳人,看完真的特别激动!”
“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生动,孩子观演后还主动询问朱子小时候的故事。”
……
国庆中秋假期,南平市两大文化演出率先点燃文旅热度。《印象大红袍》开启国庆假期首演,五架无人机悬挂五星红旗列阵飞过山水剧场,全体演员与各地游客自发汇聚,挥动手中国旗、深情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为新中国76周年华诞送上真挚祝福。在武夷山水的环抱中,这些热烈又温暖的瞬间,成了游客心中最难忘的国庆印记。除《印象大红袍》外,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月映武夷》同样好评满满,游客通过演员的生动演绎直观触摸传统文化底蕴,尤其受亲子家庭欢迎,不少家长直言“这样的文化体验,比课本更能打动孩子”。
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印象大红袍》《月映武夷》剧目共演出45场,接待观众5.63万人次,实现营收930.8万元,成为拉动闽北文旅市场的“核心引擎”。
在两大文化演出引爆热度的同时,南平全域的文旅布局正以“香”为媒,构建更深层的吸引力。
近年来,南平始终着力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持续擦亮“大武夷”文旅金字招牌。双节前夕,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一路‘香’逢武夷秋”文旅秋季产品发布会为契机,重磅部署“以香为媒”的全域联动策略——以茶香、书香、味香、花香、稻香、酒香为六大核心脉络,串联起128个“香”主题点位与五条特色线路,将散落在闽北各地的自然生态之美与历史文脉之韵,尽数编织进秋日的沉浸式旅程中。这种“六香联动”的思路,不仅让大武夷的文旅资源形成闭环,更推动游客从“单点打卡”转向“深度漫游”,游客在茶园品岩茶清香、在古村闻稻田稻香、在书屋浸墨卷书香,在多元香气的交织中解锁大武夷的立体魅力。
“香”是这个假期大武夷最独特的密码。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就深度体验了一番: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亲手采摘岩茶,跟着茶农学习炒茶技巧,随后驱车前往建阳考亭书院、寒泉精舍,孩子伏案临摹《近思录》,妻子则亲身体验宋式点茶。“原本以为只是爬山品茶,没想到能有这么多连贯的体验!这趟旅行既有自然野趣,又有文化熏陶,比单纯爬山有意思多了。”张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不少游客的心声。
据南平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五条“香逢”线路各展其韵,引领游客沉浸式解锁闽北魅力:“北苑遗风线”以古韵为魂,可体验宋式点茶、打卡非遗小食,还能寻小吃街烟火、探茶园贡茶;“桂香浦城线”融桂香与非遗,能赏“九龙桂”雨、剪“百福图”,亦可观稻浪、赏佳作;“云上金秋线”主打亲子,梯田追蝶、登阁拍“稻海”,还能赏葵观日落、触摸百年蔗遗产;“岩骨花香线”汇茶韵书香,可寻岩茶斗茶、溯朱子文脉,亦能探“进士之乡”、品红茶研学;“古韵酒香线”深耕酒香古街,可寻白酒、尝包酒、饮茶啤,踏青石板古街感受古意,每条线路均收获游客点赞。
为让游客“玩得值”,南平同步推出精准的“宠客惠民”举措:武夷山主景区免门票,《月映武夷》《飞越福建》观演半价;携程放出超2万张住宿优惠券,茶宿、茶餐低至6折;持《印象大红袍》票根还可免费参与茶博园“千人品茶斗茶游园会”,让游客在丰富体验中感受实惠与诚意。
业态融合·体验升级
织就文旅烟火长卷
“站在这里,既能看到金黄的稻浪,又能看到现代化的工厂,这种田园与工业的碰撞太奇妙了!”来自福州的游客林女士举着相机,拍下夕阳下的“松溪1955·粮仓里”主题街区的美景。
“假期前五天就有4万人次来打卡,我们的文创产品卖断了三次货!”街区运营负责人的自豪话语,道出了这个假期南平文旅新空间的火爆。
“松溪1955·粮仓里”主题街区由郑墩老粮站改造而成,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留粮食仓储历史肌理,打造出时光杂货铺、烟囱旋转楼梯、环形观景台等特色空间。国庆期间,这里举办“仓廪之韵·岁月回响”系列活动,涵盖文艺表演、美食展销、稻田音乐会,前五日接待游客4万人次、消费超30万元,让老工业设施变身承载田园文旅的新载体。
而这样的“文旅+”新业态,在南平全域多点开花——不仅从工业活化延伸到文化传承,从赛事活动拓展至特色场景,更以多元业态延长游客体验链条,共同勾勒出一幅沸腾的闽北文旅烟火长卷:
——工业遗产活化方面。延平南纸老厂区转型“1958创业园”,国庆期间的麦霸市集汇聚70余家摊主,以麦霸赛、复古打卡点为核心,成为“工业记忆+潮玩”的网红地标;光泽圣农博物馆联动红茶小镇,推出“品茶+工业研学”组合项目,精准吸引亲子家庭与学生群体,实现工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文化传承体验方面。建阳串联寒泉精舍、考亭书院打造朱子研学线,马伏熹云湾集结30余种业态,供游客穿汉服、学宋式点茶;顺昌洋口红色小镇举办文艺汇演与非遗剪纸活动,邵武非遗街区开放碎铜茶、和平豆腐制作体验;浦城范迪安美术馆少儿美术作品展、建州美术馆首展相继开放,让文化传承更具互动感。
——特色场景与赛事方面。邵武《峭山颂》引游客流连;武夷山斗茶游园会日均数千人,武夷山兴贤村以“四态融合”升级古街,莲子露、莲子雪糕等文创引得游客争相购买;浦城阳泉新村的稻田边,户外音乐会让游客席地而坐,稻浪伴着歌声格外惬意;政和在念山梯田举办主题活动,吸引不少亲子家庭前来游玩。
夜间场景的丰富化,更让闽北假期的消费活力持续升温。“双节”期间,多个主题市集与夜间活动以茶酒、美食为媒,勾勒出兼具文化与烟火的秋夜:崇阳溪崇安驿站的音浪美食嘉年华贯穿全程,舞台歌声、露营欢笑、美食香气与“巨月”装置相映,游客捧着武夷熏鹅在“巨月”下拍照,茶啤酒香混着烧烤香,满是烟火气;南林驿站的国潮露营地,年轻人围着篝火歌唱,抬头是星辰,低头是好友围坐的温暖;武夷山度假区躺平观山公园的音乐街演中,上海游客张先生登台演唱后获赠刮刮乐,还意外中了茶礼,他惊喜道:“没想到在武夷山的秋夜能过‘歌星瘾’,这趟旅行太值了!”
科技赋能·精细服务
筑牢安心出游防线
“以前登山要一路歇着走,现在有登山机器人,赏秋看景一点不费劲儿,这才是老年人的‘安心游’!”
“原本担心国庆出游‘人挤人、事难办’,却没想到找车位不费劲,孩子跟着机器狗玩得不亦乐乎。”
“没想到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给景区的服务点赞!”
……
这个双节假期,大武夷景区里的游客心声,串联起“科技+人文”服务的温暖图景,也让“安心游”的内涵愈发清晰。南平市以“假日工作指挥部”为统筹核心,将分散的服务力量拧成一股绳,构建起覆盖“交通接驳、安全监管、应急响应、细节服务”的全链条保障网。
在服务一线,每日100多名志愿者穿梭于主景点,票务咨询、路线引导、防暑降温物品递送,用“志愿红”点亮国庆服务底色;科技元素则让体验更具温度,机器狗既是孩童的玩伴,又肩负巡逻指路职责,成为景区里的“移动服务站”;新款登山机器人(人体外骨骼肌)更圆了银发群体的观景梦,60岁的王大爷绑上它,轻松登顶俯瞰九曲溪全貌。此外,2000台九曲溪导游讲解器首次免费投放,98张竹筏以“巾帼示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排”亮牌服务,从听觉陪伴到体验升级,细节处尽显人文关怀。
便民举措的扎实落地,让“安心游”少了后顾之忧。武夷山开放所有国有停车场,新增3000个临时免费车位,破解自驾游客“停车难”痛点;针对消费维权,景区建立的投诉“先行赔付”机制高效运转,5分钟内受理、30分钟内处置,真正实现“维权不跑腿”;此外,闽北首支女子骑警队穿梭景区,既维护秩序,又帮游客寻回失散同伴、指引路线,温柔服务获赞“暖心”;“轻松游武夷”行李托运、有轨电车免费乘坐、九曲溪竹筏运力提升至9000人/天等服务,更让每一步出行都省心顺畅。
面对突发状况,指挥部的应急处置同样展现出“快响应、准应对”的实力:假期首日九曲溪因降水水质浑浊,景区立即增派人员现场解释安抚,待下午水质转清后第一时间告知游客;收到游客反映竹筏项目救生衣潮湿的反馈后,指挥部迅速核查,当即指导撤换所有潮湿救生衣,并同步落实设备防雨措施,不让小细节影响游览体验;浦城县接到“景点台阶灯棱角锋利”的舆情后,当天便完成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这一个个“快速响应、精准解决”的案例,正是对“游得放心”承诺最生动、最有力的践行。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这个双节假期,南平以产品创新引客、业态融合留客、暖心服务安客,让丹山碧水间的烟火与诗意成了游客“来了还想再来”的牵挂,也让“单点打卡”慢成“深度漫游”、过客变归人。未来,南平将继续深耕“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向“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与“福建会客厅”迈进,把这份眷恋酿成奔赴的约定,让大武夷之美持续铺展,让“再来”的期许岁岁兑现。(记者 蒋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