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检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今年5月至8月,省人大常委会用4个月时间,采取省、市、县人大三级联动监督方式,对我省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围绕政策落地、执法效率、市场公平性、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设计问卷,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征集企业诉求与改进建议。执法检查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察暗访,随机选取政务服务窗口和企业现场,实地检查涉企执法流程规范性、服务质量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实施“两条例”,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动市场准入更加公平、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监管执法更加规范、司法保障更加公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报告显示,2024年经营主体对我省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超88%,连续4年保持在85%以上。

报告指出,我省推动国家出台支持福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省政府先后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近期举措、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两条例”的贯彻实施。

此外,我省推进“无证明省份”建设,充分利用数字福建建设成果,形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99%事项可网上办理,为企业群众办事减免材料79.6%,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2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效获得全国推广。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深化信用合规建设,对信用风险较低的企业“无事不扰”,2024年全省受益企业达32.06万户。我省还在全国首创“执破直通”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市场化重整,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快速破产重整、和解机制。

执法检查也发现我省存在惠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企业权益保护尚不完善、行政审批有待进一步改善、包容审慎监管不够落实等一些问题。

为此,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完善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以“用户视角”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打通数据屏障,深化跨部门、层级数据共享,推广智能预审、远程审批等数据数字化服务,破解信息壁垒和“二次录入”难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精准推送,促进直达快享,提升“免申即享”政策比例,努力让“政策找企业”;对“四新经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创新创造营造宽松氛围。

“重点是要把执法检查成果转化为长效的机制建设。”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突破顽瘴痼疾,优化工作方式和政策标准,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执法检查组表示,此次执法检查不仅推动了“两条例”贯彻实施,也为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打好基础,通过立法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打好立法和监督“组合拳”,强化对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记者 郑昭 朱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