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平市分行申请的4900万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这是福建省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存量已建成未销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获批的首笔再贷款,为全省同类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示范,将释放积极的社会效应。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供给,推动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激励贷款银行发放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或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作为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平公司成为福建省首个享此政策红利的企业。该公司在闽北地区布局有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其开发的南平武夷名仕园项目仍有大量商品房待售。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后,延平区产投集团迅速运用该政策资金,一次性向该项目收购415套公寓房,全部作为保障性住房。
“这项政策不仅好,出台节点也非常及时。”南平武夷名仕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朱昕鹏表示,该政策既帮助房企加快商品房销售、减轻经营压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后续开发的信心。据其介绍,此次415套公寓房被收购后,武夷名仕园项目销售率已超90%,基本接近清盘。目前收购的公寓房已完成网签备案,后续将按协议约定按时、保质完成交房。
延平区产投集团副总经理梁斌从成本角度向记者解读了政策优势。梁斌表示,金融机构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较商业性贷款有1%左右的优惠,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收购主体节约融资费用超120万元,有效减轻财务负担,提升企业运营能力。这种差异化利率设置,也为收购主体提供了更强的市场化激励。
从长远来看,通过收购已建成未销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不仅能促进房产资源合理配置,更好满足工薪收入群体、新市民新青年、新进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需求,还能有效加快房地产库存去化;同时,政策将收储对象明确为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也将反向推动房企加快项目竣工节奏。
记者了解到,自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出台以来,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主动加强与南平市住建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密集政策宣导,引导金融机构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全力支持地方指定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平市分行已向邵武市、延平区2家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指定保障性住房收购主体授信2.09亿元,累计投放收购贷款1.1亿元,这些资金将支撑两地收购主体完成850套、总面积5.28万平方米的已建成未销售商品住房收购,并全部用于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是提升公共服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民心工程。”南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冯立新告诉记者,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既能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供给,又能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市场稳定。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住建局加快推动收购项目落实,目前已完成收购主体选定、收购管理办法制定、价格评估、收购商洽等工作,并配套出台资金监管和租赁管理办法,为政策落地提供全流程保障。
此次全省首笔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在南平成功落地,是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指定收购国企多方协同发力的结果,将为省内其他地(市)推进存量商品房收购用作保障性住房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放大政策示范带动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副行长黄志健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将积极向地方政府宣导关于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相关政策,推动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收购主体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并紧扣南平房地产市场发展实际,开展房地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供给,提升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撬动资金能力。同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南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记者 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