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馆新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成为晋安湖畔新崛起的两个文化地标。记者 张旭阳摄
1990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推动下,鼓山农民成立全省首个民办投资区——福州鼓山福兴投资区。投资区成立一周年,习近平同志专门撰写《从田野走向世界》一文鼓励“这颗从田野上升起的投资区新星”,继续创造“无愧于青山绿水,造福于父老乡亲”的辉煌。
三十余年光阴流转,历经数轮腾笼换鸟,这里从服装、鞋帽等低端制造业,向着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都市型工业跃迁,成功入选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正全力推动打造国家“两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区。这座山水林城交相辉映、产城人和谐共生的产业新城,向我们讲述着福州奔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探索,也构成了福州城镇化叙事的鲜活样本。
时代里的一面旗帜
今年6月,位于福兴经济开发区A2-B光电产业园的“工业上楼”相关案例入选全国国资委系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典型案例。
何为工业上楼?形象地说,就是将工厂从扁平式转为垂直式,建造更加紧凑高效的生产用房,提升土地利用效能。“这里原是低效仓储用地,我们创新‘政府+国企’模式,让厂房从平面到摞起来,将土地容积率从1.7提升至3.0,总建筑面积从3.4万平方米提升至7万平方米。”福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由政府回购,招引光电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一栋楼即一条链”的独特产业生态。
为何全省首个“工业上楼”项目落地福兴?是改革基因一脉相承,也是来自现实的改革呼唤。
作为福州城区唯一连片开发区,近年来园区面临土地不足、用地成本高昂等瓶颈,同时这里也因为便利完善的配套吸引了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都市型产业集聚发展,这恰恰构成了“工业上楼”改革落地的关键。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产业事业部副总经理谢梅腾介绍,技术密集型、轻污染、轻震动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正是“工业上楼”的优选。
改革,让福兴经济开发区始终站成时代里的一面旗。三十多年前,面对全国各地投资区建设的热潮,鼓山人民不甘人后,创建全省首个民办投资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资区靠“乡政府收入挤一点、建筑队伍垫一点、银行贷一点、各村出一点”,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吸引外资,筹到了园区建设的第一桶金。这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鼓舞着福兴人。曾任第一任福兴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的陈定河感慨道:“在国家不下拨一分钱、不下调一个人的前提下,让当地农民自办投资区,这是前所未有的!”
坚守青山绿水的承诺
夜幕四合,晋安湖湖面倒映着市科技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的光影,不远处的福兴经济开发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新型都市产业正拔节生长,“山—城—湖”绿廊空间纵贯其间,学校、医院、商圈等综合配套不断完善,铺展生机勃勃的活力画卷,吸引众多高新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的垂青。
要发展还是要生态?福兴经济开发区数十年的产城综合开发实践证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附近的居民还记得,横屿一带曾经聚集二化、耀隆化工等企业,以及建材市场、石材市场等,内涝、水体黑臭问题严重。而当时的鼓山,以连片低矮的彩钢瓦厂房为主,到处尘土飞扬,带着工业园区特有的印记。宏捷物流负责人记得,1994年搬进开发区,周边还能看到菜地、池塘。
以连片旧屋区改造为“白纸”,晋安区浓墨重彩绘制“工业园区”向“产业社区”重构的蓝图,尤其是2023年抓住产城综合开发“省级样板”工程落地的机遇,组团式推进高品质配套,全面提升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一批优质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相继建成。
福兴经济开发区位于鼓山脚下,曾经山洪频发,2005年的一次台风,让园区企业德通金属一度遭遇灭顶之灾。如今,伴随着一条条内河的整治和晋安湖的建成投用,曾经困扰企业的洪涝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内河条件的改善只是一个缩影,产城人融合发展已成为福兴经济开发区招商的“金字招牌”,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现在配套越来越完善,作为老福兴人,我们都深感自豪和幸运。”德通金属董事长曹雪忠说。
面向未来的崭新征程
近年来,随着产业用地进入存量时代,晋安区大力推进开发区载体更新和园区标准化建设。从2009年起,福兴经济开发区陆续实施多轮提升改造,目前,开发区正启动新一轮扩区工作,着力拓展发展空间,聚焦都市型、服务型、总部型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据悉,晋安区以“规划共谋、载体共建、产业共兴、服务共享”为原则,全面启动“1+5”扩区布局,涵盖福兴园、鹅峰园、汤斜园、金城园、益凤园、宦溪园等多个功能区块,新增工业用地面积约3700亩,新增规划工业载体可建面积约530万平方米,可有效缓解工业用地紧缺、创新平台不足等问题。
扩区后,各功能园区定位明确、错位发展,在现有26个产业载体基础上,将“工业上楼”经验做法全面推广。同时,通过盘活省属企业地块、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从连片菜地到彩钢瓦厂房,再到如今的摩天工厂,时光刷新的不仅是天际线,也是城市规划和产城设计理念。面向未来,福兴经济开发区将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育生态”,以光电产业为主导,积极擘画“湖光山色”产业蓝图,构建以都市型、服务型、总部型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集群,久久为功续写“从田野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