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两国情谊 双园续写新篇

中印尼“两国双园”。(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图)

  “凡有华人处,必有福清人”,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彰显出经济强市福清的发展基因。福清是全国著名侨乡,160万侨胞遍布世界各地。福清华侨爱国爱乡,在家乡投资兴业是报效桑梓的重要途径。

  30多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赴印尼,动员侨领林绍良回乡投资,元洪投资区应运而生。从萌芽破土到参天巨树,如今的元洪投资区已成为承载中印尼两国经贸往来、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新高地。

  密切联动,机制更紧密

  8月26日,2025年海内外商协会负责人福建行活动举行,参观考察中印尼“两国双园”成为重要一站。“我们是来学习的,中印尼‘两国双园’的运作模式能让更多中国产品、中国食品走向海外,积极推动国内外双向贸易。”沙特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丝路金旺中东集团董事长林大旺说。

  元洪投资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洽谈引进的第一个华侨合作开发区。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此后,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逐步建立。

  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享受国家、省、市三级政策叠加的效应初显。在国家级政策方面,工业化培训、毛燕、榴莲进口准入等4条政策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余额管理制度创新试点获批;在省市政策方面,去年以来,示范园区获批发行专项债项目4个,发行额度近10亿元,元洪码头获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

  通过“以内引外”,印尼政府也不断给予印尼方园区优惠政策。今年3月,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宣布巴塘工业园升格印尼国家级经济特区,打造“印尼版深圳”。5月,国家商务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尼经济统筹部三方签署《关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共识。

  强化协同,贸易更畅通

  在福清,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占地近200亩的新厂房即将投用,印尼水产进口量逐年提升;在印尼,历时一年建设的宏港纺织印尼生产基地近日投产,将填补印尼高端功能性弹性化纤面料制造空白……在中印尼“两国双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发展脚步的企业不在少数。

  围绕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绿色矿业等重点合作领域,“两国双厂”合资合作模式取得积极成效。海洋渔业方面,印尼渔业中心、兆华水产虾类养殖基地、淼天汇水产品等项目加快推进;热带农业方面,率先推动印尼毛椰进口后在示范园区综合加工利用,打造集椰蓉、椰浆、椰水、椰油等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轻工纺织方面,宏港纺织印尼高档纺织品研发生产项目取得进展,带动双方轻工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矿业方面,中辰矿业印尼新能源材料加工项目持续扩产增效,加快新能源材料技术迭代和资源高效利用。

  截至2024年底,示范园区累计形成与印尼经贸合作项目69个。

  建设提速,环境更优越

  盛夏时节,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建设蹄疾步稳。

  示范园区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元洪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已建成2个泊位,在建的2个泊位预计年底建成投用,将成为对外经贸合作“大进大出”的重要通道。

  建设中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105万吨冷库,已建成50万吨,并配套建设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

  元洪医院、安置房等重点民生项目,将在明年一季度前陆续建成投用。同时,聚焦污废水处理、环保设施仍需完善等难题,梳理生成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尾水排放管等30个项目,将进一步形成项目接续建设、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

  三十载波澜壮阔,三十载春华秋实。中印尼“两国双园”将牢记嘱托,传承侨乡使命,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打造海丝新旗舰,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记者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