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强基提效·点绿成金”绿色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技能竞赛决赛在福州举行。现场竞赛,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省绿色税收服务发展大局的新亮点、新成效。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八闽大地,“两山”回响。近年来,福建省税务部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近五年累计征收绿色税收近270亿元,兑现绿色税收优惠超600亿元,支持引导企业“逐绿而行、向绿而兴”,积极融入全省绿色发展大局。
税引节水:告别粗放漫灌,走向智慧集约
一衣带水,青山拂袖。2024年12月1日起,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全面实施,闽浙边界跨省取水企业一度面临“跨政策协同难、跨区域监管难、跨机构办税难”等痛点。
如今,福建寿宁与浙江泰顺、庆元、景宁四县税务、水利部门建立“绿税通”常态化协同共治机制,签订《跨省界“水税易办”合作框架协议》,确立数据互通、标准互认等5个方面18项协作内容;编制《两省水资源税省定事项政策口径对比清册》,梳理跨省政策差异6大类11项,明确操作规范;设立4个“闽浙通办”专窗,开设远程帮办中心“云窗口”,平均申报时间压缩至2分钟。
“纳税申报不用跨省跑,只要就近到本县专窗。遇到难题还可以连线远程帮办中心‘云窗口’解决。”泰顺县友谊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小爱感受到跨省办税的便利。
在闽清县池园东洋水电站,水电站机组稳定运行,轰鸣声均匀有力。财务人员许艳枫介绍:“以前缴水资源费要先查缴款码后缴费,现在通过电子税务局就能和其他税种一起合并申报,企业在一次性税源采集之后,每季度申报只要输入取水量或发电量就能自动算税,申报、缴税、开票都线上办,方便多了。”
水资源税改革在推进,企业节水意识在增强。荣膺“国家绿色工厂”称号的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经过节水改造,吨钢产品用水量从2.5吨下降到1.43吨,是全省首批享受“工业用水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纳税人减征20%水资源税”政策的企业之一。2025年以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12.85万元,实现了节水、减税、提效的良性循环。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申领取水许可证1087户,纳税人户数比原缴费人户数增长12.32%;城镇公共供水纳税人较改革前季度平均少缴1006.95万元,地下水取用水量较去年季度平均下降22.73%,集约节约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现。
税促减排:破解治理困局,推动绿色转型
清新福建,碧空如洗。2024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8.3%,这既是全省企业降污减排的缩影,也见证着绿色税收的有效助力。
东山县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坐落在此的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经过2024年节能减排技改,国家重点调控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第三季度月均浓度分别从242mg/m^3降至51.5mg/m^3、从440mg/m^3降至288mg/m^3,在这背后,环境保护税发挥着积极作用。东山县税务、生态环境部门辅导企业算清“政策红利账”“绿色生态账”,公司202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环境保护税同比少缴了47%、25.6%。
据悉,自2018年开征环境保护税以来,“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税制设计,持续发挥绿色调节作用,有力引导企业提升环保意识、加快低碳转型、减少污染排放。
“烟囱里冒的白烟,其实是水蒸气!”华能福州分公司环保专工许赫男自豪地介绍,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脱硫效率稳定在98%以上。2021年以来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589.65万元。许赫男表示:“真金白银鼓励我们主动减排,公司还制定了《环保监督管理规范》。少排污染物就是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投资。”
在南平,2024年以来南平铝业合规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税收优惠1516.97万元。该企业董事长周策介绍:“在税收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与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合作,建设铝合金碳排放监测计量体系平台。自项目实施以来,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降低近12%,在国际市场实现了3.7亿元绿色订单。”
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省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厂累计享受环境保护税免税2.64亿元,2024年国家重点调控的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环境保护税收入比2021年下降11.51%,发挥了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的激励引导作用,推进形成“国家减税—企业减排”的良性循环。
税助利废: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发展
“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随着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税收优惠落实落地和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措施实施,这句话成了福建省广大经营主体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福建省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达127.33亿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支持。
走进福建创世纪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只见各类回收的零散废旧电器拆解物整齐摆放。这些被平常人视为废品的旧物堆积如山,是该企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这些报废的铝制品,通过冶炼加工,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污染,还能让它们重新‘变废为宝’。”该公司负责人陈勤介绍,废铝回收冶炼是一个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项目,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革新。2024年,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200余万元。“我们将这笔钱用于煅烧和铝条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铝提纯率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变废为宝’的能力,为企业增产蓄势。”陈勤说。
在漳州,漳州市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已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363.66万元。“发电系统及配套设备造价高昂,引进一套汽轮发电机组就耗资1020万元,税收优惠给公司绿色发展增强了底气。”公司财务林志鹏介绍,被弃置的生活垃圾在这里变成了“宝贝”,垃圾焚烧不仅可转化热能发电,剩下的垃圾炉渣还可进一步回收和加工。如今,公司日处理垃圾量达500吨以上,年发电量可达1.36亿千瓦时。
在资源回收行业上游,散户数量多,大多为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的意愿较低,“第一张发票”缺失问题长期困扰企业。“之前我们在向自然人收购废钢材时,常面临企业所得税成本列支无票可依的税务风险。”福建安溪安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志翔坦言。
2024年4月29日起,我国开始实施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资源回收企业可以按规定向上游出售废旧物品的自然人开具发票,解决该类企业取得购进发票难题,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大幅降低涉税风险,推动合规经营。
如今,安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向销售废钢的91个自然人“反向开票”,有效解决企业“取票难”问题,合规经营底气更足。联盛纸业(龙海)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春征也表示,2024年公司开具废纸收购发票1.8万份,源头票缺失问题得到解决后,税费成本节约782万元,还防范了涉税风险。
为进一步推动“反向开票”落地见效,漳州用好底账精准推送政策帮助企业懂政策、会开票、能合规;三明持续深化“项目管家”税费服务,泉州设立“反向开票”咨询专窗,福州建立问题响应机制……辅导企业高效规范完成开票。截至2025年6月底,福建省共有468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9.8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308.51亿元,开票份数31.17万份,有力支持了“两新”政策落地落实。(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