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1.51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1.92万亿元,全国位次从第6位升至第5位。今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5.2%,居东部十省市第3位。截至目前,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7%,列全国第2位……

9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表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预期全面完成。“这五年,福建制造业的‘家底’更厚实,‘筋骨’更强健,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澎湃

“十四五”期间,我省加快构建具有本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动能澎湃。

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补短板,率先实现新型显示主流技术路线全覆盖;高端装备产业“电动引领”走前头,率先在全国启动“电动福建”建设,出台全国首个“光储充检”一体化建设指南,电动船舶在全国先行先试;石化产业“项目带动”步伐快,“两基地一专区”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形成完整的纺织鞋服产业链,制鞋业营收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十三五”末提高9.5个百分点,全球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低空经济、未来显示、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

福建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一体推进县域产业链、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聚链成群、蓄能成势。

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白皮书,出台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试点县方案;

全省83个县域确定164条重点产业链,11个县(市、区)入选2025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数量居全国第7位;

2024年63个省级指导园区集聚了全省40.4%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45.3%的规上工业营收,千亿园区从2020年的2个增加至7个;

全省现有超千亿产业集群20个,宁德市动力电池、泉州现代体育产品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6个国家级、6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新”“智”“绿”成趋势

翻阅这份“十四五”福建制造业“答卷”,向“新”、向“智”、向“绿”渐成趋势。

向“新”跨越,关键技术“攻关突围”见实效,创新平台“引育并举”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发力”促转化。

组织实施296项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技术、材料、产品,光刻胶、电子特气、宫颈癌疫苗、高纯金属靶材等一批“福建造”打破国外垄断;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5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先后遴选省产业领军团队5批105个,引进“高精尖缺”人才200多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0多项,带动7家企业上市;在全国率先立法出台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等。

向“智”跃迁,生产线焕新升级,产业链韧性增强。

数字化转型“广度深度”双提升,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居全国第2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龙岩5市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数字化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得益于此,涌现出更多智能制造“标杆”。2021年以来,培育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54家省级数字化标杆企业,及7个国家级、39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更是让颠覆性“智变”在千行百业发生。设立福厦泉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实施“智赋百景”行动、发布116个典型场景。

向“绿”而行,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实现“双轮驱动”。

坚持“梯次培育”,累计获评3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个绿色工业园区,培育46家省级以上能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制造体系覆盖越来越广。

坚持“绿色”加力,建成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施超300项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压减能耗超100万吨标准煤,推广200多项先进节能技术,5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

营商环境活力充沛

传统产业跃迁、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一个活力充沛、动能澎湃的新福建,背后是更有力度、温度、广度的营商环境——

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家干事创业等政策,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入驻企业超3.3万家;上线“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出台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实施方案,及时解决企业诉求。

春江水暖,市场先知。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2万家,利润总额3985亿元,总量居全国第5位;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59家,其中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紫金矿业等3家企业超2000亿元;培育5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6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37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7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质企业群体“枝繁叶茂”。(记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