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洲冠军上台合影。(受访者供图)
8月的平潭,青春热潮涌动。
“世界的汉语桥,要和全世界一起加油,携手微笑……”24日,平潭竹屿湖影视基地奏响欢快的旋律,第二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圆满收官。经过激烈比拼,德国选手柯夏安最终脱颖而出,荣膺全球总冠军。
一桥连世界,五洲共中文。本届赛事延续“天下一家”的主题,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共赴一场中文之约,体验中国独特文化魅力,留下了难忘而炽热的记忆。
比拼中文
说中文、秀才艺、展风采……自今年2月启动海外预赛以来,一场场中文“功夫”比试在五大洲频频上演。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的155名参赛选手应邀来华参加全球决赛。最终,来自亚洲的谢丹凤、非洲的奥拉、欧洲的柯夏安、美洲的毕雪莉、大洋洲的爱娃分别成为洲冠军,登上了全球总决赛的舞台。
“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写的是什么物种?”总决赛现场,面对一系列极具“中国味”的考题,五名选手沉稳作答,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相较上一届,本届总决赛在赛制设计上推陈出新,共设置了“融创未来美美与共”“妙语连珠笑宴八方”“跟着诗词游中国”等五个环节。从汉字读音到诗词典故,再到历史地理等,比赛全方位考验选手们的语言运用、思辨能力等。
其中,第二轮的脱口秀挑战尤为亮眼。在120秒的时间内,选手们纷纷化身“段子手”,围绕学习中文的趣事等话题开麦,大家妙语连珠、包袱频出,气氛瞬间拉满。
“我们泰国人来到中国的确很难‘见外’,你们听我这口音,可得要叫我一声广西‘老表’!”谢丹凤话音未落,这番“抖机灵”式的表演就引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笑声不断。
经过前四轮的鏖战,柯夏安与毕雪莉成功会师最后一轮“巅峰对决”。在20道快答题比拼中,柯夏安凭借出色发挥锁定胜局,最终问鼎本届全球总冠军。
“我整个人都是蒙的,就像做梦一样!”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柯夏安难掩兴奋之情。此次夺冠,让梦想成为一名翻译的柯夏安更加坚定自己的中文梦,她计划在研究生阶段来到中国,继续学习中文教育相关的内容。“‘汉语桥’成就了我,我愿成为新的‘桥梁’,帮助更多人认识、了解真实的中国。”
收获友谊
“汉语桥”告一段落,远道而来的外国青年收获满满。
对于马来西亚姑娘艾菲娜而言,此次旅程最大的收获不只是看见更广阔的中国,更在于结识了韩国女生金旻祉。因同样痴迷于中国流行文化和特色美食,二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闺蜜。“我们约好未来要在中国其他城市相见,把中国的大江南北都逛个遍、吃个遍!”艾菲娜兴奋地分享道。
这样跨越国界的真挚友谊,构成了“汉语桥”最动人的风景。
为了给选手搭建更多元的文化交流平台,本届“汉语桥”比赛还特别设置“徽章交换”环节,鼓励各国选手在收集与交换中增进友谊。
来自柬埔寨的苏丽雅特意选择了一枚融合中柬两国元素的徽章,包装背景卡片印着其亲手绘制的长城与吴哥窟,这是她心中最能代表中柬两国的文化地标。
这一独具匠心的作品受到各国选手的喜爱,成了“抢手货”。只要有人多瞅一眼,苏丽雅便大方地递上去,交换而来的不只有别国的徽章,还有一连串的拥抱和自拍。“我渴望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了解不同的文化。”她笑着说。
从福州的三坊七巷到平潭的风车田,再到罗源的畲乡秘境……活动期间,五强选手还与五位中国青年结对同游,开启一场打卡之旅。
穿行于福州的大街小巷,来自美国的毕雪莉和福州大学的张文琳一路拍照留念,品味“舌尖上的福州”,玩得不亦乐乎。在位于鼓岭的加德纳展示馆,二人实地重温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还在鼓岭邮局亲手书写并寄出明信片。
毕雪莉的童年曾在上海短暂生活过,并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回到美国后,我还时常回想起这段快乐时光,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动情地说。
点亮梦想
友谊的接力棒不断传递,文化探索的旅程也同步升级。
就在前几日,选手们来到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观摩陶器、石器等南岛语族文化藏品,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站在一件屋脊梁支架展品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李羽莎不由自主地俯下身,仔细端详那熟悉的线条和结构。“家乡南部也有很相似的物件,多以木头或牛骨制成。没想到,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有这么多相似之处!”李羽莎惊叹道。
一座无形的“汉语桥”,让选手们心中的“中国梦”愈发清晰。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汉语桥”系列赛事已累计吸引全球18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记者了解到,历届参赛选手中,亦有不少人的人生轨迹因学习中文而发生变化。俄罗斯女孩梅丽莎便是其中之一,她是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优秀网络人气奖选手,学习中文已有八年时间,目前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
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坦言,学习中文让她找到了人生方向。“课余时间,我经常教俄罗斯人中文,还会帮助学弟学妹备战‘汉语桥’。未来,我希望能够留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把对中文的热爱传递下去。”
不只梅丽莎,还有很多“汉语桥”的追梦者正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梦想当记者的伊朗选手王怡恩,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力量搭建一座中伊“友谊桥”;往届选手、埃及青年马龙这次带来自己学习中文时使用的笔记本,将自己与中文结缘的经历娓娓道来;赛场之外,来自阿根廷的陆夏诺把中国之旅录制成vlog,分享给更多中外朋友……
点亮梦想、连接世界,这正是“汉语桥”的魅力所在。(记者 张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