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请输入您的预计退休年龄、预计缴费截止时间和缴费基数,我来为您测算您的养老金金额。”
这段对话不是发生在社保中心的人工窗口,而是在手机上的“AI社保规划师”服务界面。
去年,福建省率先在全国组建官方“社保规划师”团队,在全省开展权威性、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保规划服务,并于今年5月推出“AI社保规划师”平台,就业群体随时随地可以与这个“精通”社保规划的智能体对话,算清“养老账”、选对“缴费档”。
福建省社保中心推出的“AI社保规划师”界面
在国企工作的陈朝龙还有5个月就退休了,对他来说,“退休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是否要延迟退休”是他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在福建省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在手机上使用了“AI社保规划师”服务。
根据“AI社保规划师”的测算:如果选择延迟3个月退休,陈朝龙将比按照正常年龄退休每月多领175元。
“以前对自己的养老金有疑问,需要到单位或者社保中心的窗口去咨询。”陈朝龙说,“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快速地了解到这些信息,对于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心中更有数了。”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那段时间来窗口咨询延长缴费年限、延迟退休的群众特别多。”福建省社保中心主任谢颖回忆道,“我们通过针对大量群众的调研和意见收集,对群众面临的痛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谢颖表示,群众对社保缴交普遍存在着“政策看不懂、待遇算不清”的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参保缴费、不清楚退休后能领取多少养老金、不容易辨别网络信息真假、不了解弹性退休政策等。“推出‘AI社保规划师’,就是为了用群众看得懂、能接受的方式,揭示养老金的‘密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保制度为民的本质。”
福建省首批社保规划师何林静介绍如何使用“AI社保规划师”。实习生 林楚涵摄
刚工作一年多的李先生初次使用“AI社保规划师”时,感到十分新奇。“以前我对自己的养老金和养老规划几乎没什么概念,现在通过AI提供的分析数据,我提前认识到了养老规划的重要性。”李先生说道,以往需要逐条查阅政策文件才能了解到的信息,如今只需与“AI社保规划师”交流,就能获得直观的数据和解读,这让他对社保的理解更加清晰。
灵活就业者郑玫也觉得,“AI社保规划师”测算的数据非常直观。离开单位成为灵活就业者后,她选择自己缴纳社保,也曾担心个人缴纳与单位缴纳领到的养老金是否一致。使用“AI社保规划师”后,她终于放下心来。
“经过测算发现,我能领到的养老金和原来一样。”郑玫说,“它还会提供几种不同的社保缴纳方案,我可以根据未来的预期作出选择,再决定社保缴交基数。”
“算得准”是不少体验者对于“AI社保规划师”的直观感受和评价,然而在平台的开发阶段,这曾是困扰技术人员的最大难题。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经理易鹏程介绍,AI有时也会出现模型幻觉——“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而这些不准确或虚构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为群众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因此“算得准”这一技术难题必须攻克。
“为此,我们通过构建完善的RAG(检索增强生成)知识库,将权威的社保政策法规、计算规则和实际案例纳入系统,确保模型在回答用户问题时能够基于真实、准确的知识源进行检索和生成,从而有效减少虚构信息的产生。搭建好知识库后进行测试,待整个模型稳定后才上线。”易鹏程说。
“AI社保规划师”自上线以来,已服务用户5300多人,完成养老金测算2100多次,咨询答疑累计2.3万条。未来,平台将持续优化升级,扩大服务覆盖面,接入更多类型的社保政策咨询和待遇测算,并深化技术应用,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社保规划和建议。
福建省本级社保服务中心社保规划师正在教群众使用“AI社保规划师”。受访者供图
“AI社保规划师”是福建省社保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这个“不打烊”的智能社保助手,正以其便捷、精准、暖心的服务,让养老规划更加可知可感可及。(刘宝琴 实习生薛之睿 梁珂源 林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