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澎湃,势起南安!这座因奋斗而兴的工业强市,正以“实业脊梁”之魄勇立时代潮头,于福建县域发展的高地奋勇争先、乘风破浪。

新时代的浪潮,为南安提出了新的发展命题——面对“站位全国地图看福建,如何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福建建设的战略擘画?”“站位福建地图看南安,如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当主力?”“站位南安地图看未来,如何勇当南安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这“三张地图”的时代之问,南安市以更高眼界明方向、以更宽视野谋思路、以更实举措勇争先,坚定方向、解放思想、对标先进,奋力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走前列、在全省区域竞争中当标兵、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扛大旗!

今年以来,南安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引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引向深入,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力大拼经济、大抓发展,交出了一份向上、向新、向优的亮眼答卷。

翻开南安市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GDP完成898.37亿元,增长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9.8%、40.7%;333家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增长14.9%;旅游总收入增长10.8%;第二季度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考评进入全省前十;各类企业共申请专利突破10万件大关……一组组抢眼的数据,勾勒出南安市蹄疾步稳、韧性十足的发展态势。

□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卓建番 吴耀辉 洪永森 黄钊伟/文 南安市委宣传部/图(除署名外)

◆关键词一: 创新突围

“三轮驱动”激发“追新逐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5年,一场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产业革命,在南安这座工业强市全速推进!

作为全球最大石材产业集群,南安市石材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为破解“规模扩张”与“生态约束”之间的矛盾,南安市在全国县级市首创“赛马制”攻关模式——政府牵头梳理出“硬料切割”“张力监控”等12项技术痛点,吸引青岛高测、中缝利华、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全国1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赛马”比拼。

“企业出题—院校答题—市场阅卷”,“赛马”比拼勇者胜!经过一年的技术攻关,泉州品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最大赢家——石材车间里,金刚石线锯如发簪穿石般划过花岗岩表面,切割速度提升200%至300%,能耗显著降低。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发布全球首个石材线锯切割机械标准,累计落地449台、出口116台。

从“南安标准”到“全球标准”,南安市用一根线锯的韧性,切割出“中国智造”的新高度,引领全球石材加工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项了不起的科技成就,是南安市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机制,聚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县(市)、新型工业化强市的真实写照!

——以赋能赋智激发追新逐质

在南安,创新是一场全城涌动、多方赋能的生动实践。

科创赋能,随着南安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暨福建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单位揭牌,以及厦大科技园南安园、萨本栋硬脆材料加工研发中心落地,南安形成“三大中心+12个校地合作平台+2个质检中心”的科创矩阵,蹄疾步稳从“制造”迈向“智造”。

数字赋能,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三年行动,推动34个省级技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7亿元,超1000家规上企业完成用数触网;举办第二届低空经济及AI产业发展大会,吸引深圳优必选、杭州云深处、香港互联立方等100多家行业领军参展,签约落地14个低空经济和AI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29.2亿元,达成合作意向超百个、订单金额近10亿元。

服务赋能,开出首张“支付即开票”数电发票,设立大陆首个“出入境+边检+N”台胞服务中心,科技服务、数字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成立“成功基金汇”平台,形成规模52.2亿元的产业基金盘,精准滴灌科创沃土,催生高新技术企业“百花齐放”。

人才赋能,深入实施“来南安 会成功”引才聚才行动和青年领军培育工程、女企业家培养计划,配套5个具体行动、16项惠才措施,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2人、泉州高层次人才444人,培育青年企业家人才近百名。

——以提质增效壮大工业矩阵

在南安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上,一幅层次分明、动态生长的“企业梯度培育图”正加速绘就——以“头部引领、腰部支撑、尾部培育、升规育苗”四维体系,推动工业矩阵提质增效、发展动能持续汇聚。

头部企业“领航”,针对年产值超10亿元的重点工业企业,实施链主领航计划,辅之市领导挂钩联系、“一企一专班”“白名单”等制度,靶向破解用地审批、人才引育、技术攻关等难题,培育出上市后备企业30家。

腰部力量“支撑”,针对年产值1亿元—10亿元的腰部企业,精准筛选增速超10%的组建“中坚企业库”,通过增资扩产、智改数转、创新设计、供需对接等措施进行提质赋能,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7家、“上云上平台”企业90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3家,现有超5亿元企业52家。

尾部培育“筑基”,针对年产值2000万元—1亿元的尾部企业,建立“政银企担”融资对接、共享研发平台等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招引一批、扶持一批、裂变一批,新增超亿元企业21家,总量达333家。

育苗升规“纳统”,针对规下潜力企业,构建入园企业培育库和升规纳统培育企业“白名单”制度,引导规下潜力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今年以来新增投产企业225家,升规企业20家、总数达136家。

——以铸链集群重构产业生态

南安的产业升级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一场全域联动、生态重构的“集群革命”。

产业链“串珠成廊”,打造千亿产业生态走廊。南安成立五大产业小组和绿电能源、未来产业两大指挥部,连片规划打造南翼高新、智能水暖卫浴阀门、石材智造、机械装备等四条全产业链千亿生态走廊,促进产业上下游集聚集群发展。其中,水暖卫浴产业集聚度从32%提升到83%。

园区不再是厂房集合,而是创新能量的反应堆。南安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2.0版本,稳步推动18个“四个一批”项目建设招商运营,累计建成产业空间474万平方米、招商319万平方米,签约企业901家、入驻619家、投产496家,实现产值136亿元。

“走出去”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发展必答题。南安组建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推出“扬帆出海·再下南洋”26条措施,布局国际水暖厨卫供应链集散中心、南安优品(义乌)展销中心以及4个跨境电商园、16个公共海外仓,推动南安优品组团出海,“南安制造”闪耀全球市场。

◆关键词二: 品质跃升

“多轴并行”重构城乡“共富画卷”

“全村符合‘一户一宅’资格的村民,都可以买这里的住宅!”近日,位于南安市石井镇三乡村“清河家园”村民小区项目现场,挖掘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有序协作、奋力拼搏。

这个总投资2.482亿元的新型农村小区,不仅是南安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统规统建项目,更承载着全村符合“一户一宅”资格村民的安居梦想。它是南安市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的生动缩影。待到明年春季,这里将成为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风格统一的高品质居住区。

南安敏锐把握城乡发展的转变规律,以“多轴并行”重构城乡发展格局,科学、精准、高效推进城乡品质提升,打造新型城镇化县域样板。

“中心城区—南翼新城—北部新城”

在城市能级提升上,南安以“中心城区—南翼新城—北部新城”发展轴为核心脉络,深入实施中心市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辅之“十百千”行动(十类专项、百个项目、千亿工程)。

行动成效正在显现:16个重点片区更新和219个城建项目稳步推进,五柱巷片区仅用20天便100%完成征迁签约任务,有效破解成功大道15年征迁难题;推行“物业城市”模式,党组织覆盖率和业委会组建率100%,在泉州物业管理住户满意度调查中位列第二。

“市区—中心镇—重点村”

在城乡融合维度上,南安精心编织“市区—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布局。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其中,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小城镇做大做强取得突破,村级建制优化成效显著。

农业农村领域亮点纷呈。以和美乡村创建三年行动为契机,南安重点打造8片“连片整治·千亩良田”工程。英溪田园风光入选泉州市“一县一溪一特色”,“开岸行动”“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良田变田园”等创新做法获全省推广。这些探索让南安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获评省级联农带农典型奖补县、庭院经济试点县。

“山—水—林—田—湖—海”

在生态维度上,南安构建起“山—水—林—田—湖—海”发展轴,狠抓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善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实施“两溪一湾”工程、城乡污水治理“十百千万”工程、水务城乡一体化等项目,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生态修复成果令人瞩目。鸡笼山和蔡仔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泉州验收,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超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4.02万亩;成功争取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资金3亿元,计划修复矿点355个,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南安样本”。

从成功大道15年征迁难题的破解,到连片千亩良田的整治;从“物业城市”治理创新,到矿山生态修复的全国示范,南安正以系统思维绘制着一幅城乡共富的新图景。这条品质跃升之路,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乡村环境,更凝聚了一个共识:让城乡发展符合群众需求。

◆关键词三: 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于近日发布,南安市以95.94的高分位列榜单第10位,成为全省唯一入围前20强的县域。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南安文体旅事业厚积薄发、向新而行!

从墟游记文创产业园热度的持续“井喷”,可见一斑。

初秋时节,走进官桥镇墟游记文创产业园,只见青砖黛瓦的华侨古厝“99间”修缮后焕发新生,牛墟浮雕与非遗墙绘交相辉映。华灯初上,青石古街上灯火璀璨,人声鼎沸,游客们穿梭于特色小店,品尝着闽南小吃,体验着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的碰撞。

这座由华侨古厝活化而来的文化地标,焕发新生,成为市民休闲放松、游客打卡体验的“新宠”。今年“五一”期间初次开放,这里便累计吸引18.6万人次打卡,抖音直播点击量突破500万,成为闽南地区新晋文旅爆款;暑假期间,更成为吸引国内外八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同样备受关注的“新宠”,还有石井镇岑兜村的高甲戏。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高甲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岑兜村则被认为是高甲戏的发源地。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戏曲+”破圈路径,大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大胆尝试跨界融合,让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交融;更有青年力量踊跃加入,为高甲戏传承注入蓬勃生机。

“墟游记”、岑兜村高甲戏的异常火爆,是南安市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将文体旅项目深度融入城乡品质提升的必然结果。今年4月,南安市印发《新时代南安文化强市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构建“1+5”文化强市建设体系,实施文化领域“五大工程”,促进文化与经济、科技、体育、旅游等深度融合,擦亮“海丝源头 成功故里”城市品牌,为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今年以来,南安市重点推进33个文体旅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8.98亿元,当前已完成投资25.25亿元。文庙复建工程、莲塘乡村振兴示范区、西溪里文旅商业街区、体育中心整体提升工程、大盈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等一批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项目正加速推进。

文体旅项目的精心布局与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消费增长。上半年,南安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35.9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56.28亿元、增长10.8%;带动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9.5%;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8.7%。

南安,这片因奋斗而兴、敢拼会赢的热土,正以“创新领航”的远见,夯实“实业夯基”的坚韧,汇聚“开放致远”的胸怀砥励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上,南安将锚定奋进两千亿级城市的奋斗目标,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当主力、作示范,加快打造具有南安辨识度的共同富裕县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再上台阶!

南安部分荣誉

荣誉展示

●GDP总量位列全国百强县第16位、全省县域第3位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0位

●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2位

●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交易中心

●低空经济创造8个“全省第一”

●福建首个外贸集聚区

●福建首个“奥运冠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