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立秋,阳光依然热辣,福安市阳头街道万家福花苑小区里,孩童在新建的游乐场嬉笑追逐。
小区入口处,曾有一座两米多高的喷泉背景墙,成了孩子们危险的“攀岩地”。“看着娃儿往上爬,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小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程幼英告诉记者,在一次共建座谈会上,她们的呼声与共建单位一拍即合。很快,资金到位,志愿者参与设计施工,一块闲置绿地魔术般变身为小型儿童乐园——滑梯、秋千、乒乓球台一应俱全。“现在听见孩子们的笑声,我们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阳泉社区,脱胎于昔日的阳泉村。万家福花苑作为宁德市首批社区自建安置工程之一,承载着村民“上楼”的梦想。“2016年深秋抓阄选房,大伙儿从阳泉村的老邻居,变成万家福花苑的新街坊。‘大伙熟’,这‘熟人’二字,成为我们小区创造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小区党支部书记陈琳说。
记者跟随陈琳走进“万家福红色驿站”,入口处一面“党员服务清单”墙格外醒目:姓名、电话、服务特长……信息清晰罗列。“这是咱小区治理的‘及时雨’。”陈琳指着名单娓娓道来,“比如党员程世梅,在公交公司上班。前阵子市里推老人免费公交卡,不少老人不会办,她一个周末就蹲在驿站里,帮大伙儿全搞定了。”
力量,不止于党员。在万家福花苑,“熟人网络”织就绵密的治理经纬。“我们原来是一个村的,现在住一个楼,变的是居住条件,不变的是邻里情。”程幼英快人快语。这支30多人的队伍,深谙“熟人调解法”。“邻里间勺子碰锅沿,免不了,但咱这儿拐个弯都是亲戚。”程幼英笑着揭秘,“我们先找亲戚去‘透透风’,说和说和,然后把双方请到议事亭,一杯热茶下肚,啥疙瘩解不开?”陈琳在一旁笑着补充:“这就是把老村的‘人情味’,酿成了新社区的‘治理蜜’。”
从“安置难”到“万家福”,从“熟人村”到“善治居”,万家福花苑的故事里,“大伙熟”这把无形的钥匙,正悄然开启现代社区治理的幸福之门。(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