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政和县牢记嘱托、加压奋进,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奋勇争先中发挥优势、在再上台阶中多作贡献,因地制宜探索闽浙边山区共同富裕之路。

统筹城乡布局促融合。坚持规划先行、以城带乡,加大乡村振兴政策研究和优势资源梳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以系统观念统筹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和美乡村建设导则,唱好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白茶城“双城记”,做优“县城—中心镇—重点村”空间体系,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奋力打造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坚持联农带农、以工补农,以乡村特色产业培优做强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心无旁骛发展竹、茶、肉鸡加工及食品、机械装备等县域重点产业链,积极培育农文旅等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持续做优做特闽浙边蔬菜产业园,加快组建大武夷高山蔬菜集团公司,以链式思维打响“中国高山蔬菜之乡”品牌。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全域推广“共富农场”,拓展“三乡人+共富农场”等发展模式,推动村民、村集体、市场主体等合作共赢、携手共富。坚持一体推进、协同发展,把握好城与乡、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深入实施“一城三带、百村推进”工程,以城市体检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政和新城、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巩固提升三产融合、文旅康养、高山生态农业3条乡村振兴建设带,发展以生态农业、文旅康养、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高山经济,培育打造酿造小镇、龙鸟小镇、白茶小镇等特色小镇,进一步推动云上念山、茉莉望山、翡翠锦屏等特色村出圈出彩;加快闽浙边现代化物流园、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推动设施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统筹区域联动促协作。紧扣山海协作展所长,积极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和福州都市圈建设,聚焦福清“海”的优势、政和“山”的资源,加强项目共谋、平台共建、工作共推,加快推动总投资128亿元、118个共建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紧扣产业布局展所长,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推进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强化中国竹具工艺城绿色智造中心、“三茶”融创园等招商引资,完善泵阀、电机、汽摩配等机械装备产业细分链条,打造通用设备制造产业科创园,联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创建低零碳竹木“园中园”。紧扣文旅共建展所长,深度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抢抓闽浙边两省三市七县(市)文旅产业发展联盟成立的热度,大力推介“探龙鸟、品白茶、观竹海、寻朱子、学俊波”等文旅资源,全链条推出“心归山水,静品云上政和”沉浸式旅居生活,构建以佛子山、洞宫山、石圳湾为“金三角”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福州都市圈“后花园”。

统筹改革破题促共享。着力要素双向流动,以市场化手段打破壁垒,深化乡村振兴公司机制,用好“乡村资源流转贷”“整村振兴贷”等金融产品,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房等农村资产资源经营权登记颁证,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源”;选派文化特派员和乡村规划特派员驻乡村开展服务,发挥异地商会、同心乡村促进会等平台作用,引导更多“三乡人”到政和就业创业。着力护绿扩绿兴绿,聚焦“四个全域”目标,深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推广应用全国首个《竹制品碳足迹计量评价方法》团体标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城乡共管共治,扎实开展“安全体检”,健全完善“一库三单”信息化管理机制和“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一载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坐坐群众的小板凳”等活动,形成“乡呼县应”“乡内流转”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闭环,不断提升善治水平。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行全民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共有产权房”、共享中药房等做法,全域推广“幸福里”社区,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朱子孝道文化、戏曲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吃茶看戏话政和”等载体,推进优质文化资源进城入乡。

统筹各方力量促争先。突出示范带动,深化拓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实践活动,落实党政主官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和美乡村建设、党建体检“五合一”等“1+1”工作机制,深化领导挂项领办、乡镇互比互促、部门联动比学,引领全县上下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牌子、争荣誉。突出政策赋能,用好招商引资激励办法、“迎宾客”若干奖补、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等措施,做大市场主体增量、做优发展质量;聚焦重点群体稳就业,巩固提升党群连心家园、就业创业家园等服务阵地功能,用好鼓励青年人才就业创业10条等政策,持续深化“拎包创业”模式,推动更多青年人才“回家乡来、助乡村兴”。突出服务助力,实施“组织兴链”行动,依托竹、茶、机械装备行业党委,优化整合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用好竹产业智创服务等平台,推进产业链党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实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用好“四大增值”惠企平台,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企业服务日”等活动,推动“一类事”政务服务提质升级,打造近悦远来的创业沃土。 (中共政和县委书记 黄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