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赤道几内亚游客在武夷山体验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中的手工摇青。邱汝泉 摄

28日,武夷山九曲溪畔,武夷宫景区游人如织。

“将竹片分丝,用挑、压、拼、编等多种工艺针法,编织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在宋街竹编体验馆内,武夷竹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宏星手指翻飞,向游客展示竹编技艺。

不远处的茶馆里琴声悠悠,几名穿着汉服的姑娘正手持茶筅、搅拌茶汤,学习茶百戏,神情专注。

随着“非遗+旅游”热度不断攀升,武夷岩茶、茶百戏、竹刻、竹编、建窑建盏、漆扇、扎染等非遗手工技艺体验正不断激发文旅新活力。游客尽览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愈发热衷于走进各类非遗场馆,触摸传统文化脉搏。

“暑期以来,很多青少年来我们这里打卡拍照、学习竹编。”在谢宏星看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要结合传统元素与当代功能,以创新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很神奇!以前比较少接触竹子,没想到有这么多用途和故事,激发了我们去深入探索的欲望。”福州游客程锦琳说。

走进当地各茶企、茶村,品饮武夷岩茶,亲身体验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探访五夫古镇,感悟理学千年文脉,沉浸式参与朱子敬师礼;到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拓印瓦当;去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学习茶百戏;在度假区观看民俗表演、品尝武夷茶宴……

如今在武夷山,一系列沉浸式项目不仅让游客充分感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独特魅力,也搭建起非遗“活态传承”平台,让非遗焕发经济活力,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一汪活水”。今年上半年,武夷山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

“通过非遗技艺体验在地文化,提升游客的文化获得感,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风景,还有对手工艺的深刻记忆。”武夷山市文体旅局党组成员、文化馆馆长杨义东介绍说,武夷山目前有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许多民俗技艺兼具文化的温度与市场的热度。(张筱惜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