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赤土乡创新一地多用,在光伏板下搭建大棚养鹌鹑,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走进漳浦赤土乡绿领光伏鹌鹑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笼架内,24万羽鹌鹑正在欢快地啄食,时不时就有一粒粒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滚落在笼架下方的待捡栏里。而在养殖基地棚顶,一块块光伏板向阳而列,形成了天然遮阳棚,为禽舍提供理想温度环境。
光伏板遮阳发电,鹌鹑蛋产销两旺。棚顶和棚下,分属两个不同的项目。
棚顶的光伏项目属于漳浦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的企业。2016年,企业依托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投资7.2亿元建设光伏发电站。该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80兆瓦,占地面积约2400亩,是省内最大装机容量的陆上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自并网发电以来,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952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4万吨,年纳税额达1650万元。
起初,该光伏项目在提供清洁电能的同时,还发展高效创新现代农业,在光伏板下种植菠萝蜜、树葡萄、辣木、黄精、三角梅等,实现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相辅相成、立体式生产。
当前,漳州正大力发展种养加,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关键。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一地多用?今年来,赤土乡在“光伏+种植”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光伏+养殖”模式,在光伏板下搭建大棚养鹌鹑,将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通过“棚顶发电、棚下养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基地负责人龚永锋介绍,基地一期项目现已建成两栋恒温恒湿的现代化养殖场,有存栏鹌鹑24万羽,日均产蛋量可达4600斤,产品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我们的产品已进入朴朴超市、美团、多多买菜等多个平台销售体系,深加工的清水蛋、卤蛋等产品已形成稳定销售网络,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
除了蛋和肉可销售外,鹌鹑的粪便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销售给周边果园、农场,既环保又增收。龚永锋表示,“基地规划建设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500万羽鹌鹑的存栏规模,打造从种源、孵化到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当地还积极探索推广村企合作机制,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户。“目前,我们正在争取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资金,参照企业的建设标准,统筹推进厂房建设与设备购置等相关工作,通过标准化厂房租赁、就业带动、入股分红等机制,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赤土乡副乡长陈贵梅说。
一地多用,农光融合。陈贵梅表示,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避免光伏与农业争地,更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生金”的土地利用新范式。(蔡斌豪 林泽霖 林佳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