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村俯瞰图
近日,位于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上蔡村的漳州富达农牧饲料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里,传送带匀速前进,一颗颗鸡蛋被送入蛋库。饲养员张阿章的手机屏幕上,鸡舍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跳动,蛋鸡的喂料、给水等环节全靠智能化、机械化完成。另一边,在长泰经济开发区立达信公司的园区内,机械臂灵活运转,将零配件输送到装配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
城与乡之间的界限,在机械的运转声中逐渐模糊,随着节奏合拍,前进的步调趋于一致。
城乡融合应该怎么融?“关键是要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资源流动起来”,这是长泰探索出来的经验。
产业破界
入夜,长泰经济开发区积山村的夜生活开始了。
几百米长的塘边路,沿街商铺林立,人们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聚集在这里,给小城带来了别样的活力。
“立达信带来了工作岗位,带来了更多外地人,我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开餐馆的老谢对积山村的变化最为敏感。2022年,立达信将运营总部迁入长泰,助力当地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大量人口,使当地商贸活力指数倍增。
积山村原以农业生产为主,很多村民外出打工。2000年前后,长泰区以积山村为试点,探索“区带村”的开发区运作模式,成立了兴泰开发区(2007年后称“长泰经济开发区”)。随之而来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生产。村庄建起了工厂,兴起了市镇;农民放下裤脚,穿上皮鞋,变成了工人、商人。今天的积山村,共有各类企业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形成了光电照明、体育用品、装备制造、婴童用品四大产业集群,总投资400多亿元。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今年一季度,长泰区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1%,新增新上工业企业26家。产业发展带来的大量人口,也在悄然间打破了城乡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占比达86.21%,积山村成为首个千万元村。
据介绍,开发区还计划总投资超45亿元,谋划实施23个涵盖吃、住、行、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功能的项目,打造产业社区“15分钟生活圈”。
村落融新
7月5日,2025年闽台水上嘉年华暨福建省水上运动联赛(林墩站)开赛,全省15支队伍在长泰区林墩办事处的林墩溪上展开了精彩比拼。而在不久前,2025年福建长泰林溪村“乐动杯”全国气排球邀请赛也在林墩举办。国家级、省级赛事缘何接连落地乡村?
“仅凭林溪村的物力人力肯定办不起来,但我们林溪、石横、江都、乔美、美宫5个村联合起来,就可以办成大事。”林溪村党支部书记、联村党委书记林国发认为,乡村要发挥凝聚力强、号召力强的优势,以抱团发展的合力,创造更多可能。
林墩于2023年成立了“五朵金花”联村党委。联村党委以林墩溪为主线,规划了串联5个村的发展蓝图,打造了乐动林墩水上运动中心,建成11个专业运动场馆,为承接赛事打下基础。5个村各自发挥所长,分担赛期人员的吃、住、行等保障工作,确保了赛事圆满达成。
目前,长泰全域推行跨村联建机制,将全区88个村(社区)整合成“农业产业、田园经济、产城融合、城乡提升、文旅融合”五大类型16个联村党委,实施30个跨村联建项目,引导大村带小村、强村扶弱村,促进抱团共富。
近年来,全域旅游、农旅融合的热度持续攀升,为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带来了新机遇,而跨村联建为承接这波流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长泰全区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1%;实现旅游收入约64.61亿元,同比增长20.8%。
全域升级
笔直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工业园区里机械臂上下飞舞,乡村长者食堂里充满欢声笑语,城乡融合新图景正在长泰徐徐展开。
该区提出构建全域旅游统一大市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在编制修订全域旅游规划时,统筹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完成了71个村(社区)的分类、56个村庄的规划,一体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24年,长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46.63公里,形成县乡村一体、辐射周边、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格局,全面解决乡村“行路难”问题;投资4.15亿元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群众高度关注的区医院新建工程、城区公益性公墓、农村生命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新增医疗床位数270张,新建村级生命公园21个;推进城市餐厅和长者食堂建设,提升农村幸福院管理水平,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2.9%,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6.6%。
城乡融合,目的是让城乡居民同等享有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2024年,长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33%,连续两年高于漳州市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81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52元,同比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9年的1.92缩小至1.7。(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郑晓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