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坚持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基本原则,有效解决了如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军思想,创造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新鲜经验,对于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古田会议奠定的基础,就没有新型人民军队的成长,也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思想建党:强化政治工作,锻造抗战钢铁意志

古田会议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将其定位为红军的“生命线”。会议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军队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包括加强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训练、培养无产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等。这一创举为建设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定革命信念的人民军队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14年漫长而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古田会议开创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得到了全面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其中,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尤为关键,整风运动重点清算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影响,极大地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在整风运动中,古田会议决议不仅受到普遍重视,而且成为必读材料和军队政治整训的理论武器。1942年1月23日,毛泽东为印发和学习古田会议决议,专程致信谭政、莫文骅,指示要“将四军九次大会决议多印数千份,发至留守部队及晋西北部队,发至连长为止,每人一本,并发一通知,叫他们当作课材加以熟读(各级干部均须熟读)”。此外,在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办了各类军政学校和训练班,如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系统培养了大批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军事素养的干部骨干。通过这些形式,向广大指战员深入宣传抗日救国的伟大意义,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本质,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古田会议所倡导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等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制度规范,在抗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以其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更以其“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具体要求,赢得了民心,密切了军民关系,为人民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民军队即使在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极端艰苦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展现出“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顽强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由思想政治工作锻造的钢铁意志,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核心战斗力源泉。

政治建军:确立党指挥枪,铸就抗战领导核心

古田会议最为核心的贡献,在于从根本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强调红军绝不是单纯的战斗组织,而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会议深刻批判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以及绝对平均主义等八种错误思想,明确规定红军必须完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

这一根本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具体体现为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始终置于中共中央的直接和统一领导之下。初期,中共中央在与国民党进行红军整编的谈判中,为顾全大局一度取消各部队政治委员制度,将政治部、处改为政训处,对部队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尽管面临国民党方面试图削弱共产党对军队控制的压力,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仍坚持在各级部队中设立党的委员会和政治委员制度,并于1937年10月24日下发“在人民军队中恢复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原有制度”的决定,坚决杜绝国民党插手军队人事和核心领导权,这正是古田会议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定实践。党中央通过这一制度保障,确保了在复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产党能够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自主性,避免了成为国民党附庸的危险。

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它有效避免了抗战初期国民党阵营内部普遍存在的派系林立、指挥混乱、各自为战的弊病,使得中共领导的军队能够高效地进行战略协同和兵力调配。例如,百团大战的成功组织,正是得益于华北各根据地武装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的协同作战。其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了抗日武装力量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正是这一根本性的政治保证,使得人民军队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中流砥柱。

组织建制:健全制度体系,夯实抗战力量根基

古田会议不仅在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军队的组织制度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会议确立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军队的基本组织原则,强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强化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和培养标准;并坚决执行“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制度,将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军队的最基本单位,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落实到基层。

这些组织建设原则和制度,为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迅速发展和有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首先,“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使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迅速传达并贯彻到每一个战斗单元,连队党支部成为团结教育官兵、执行作战任务、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核心。正是在这一制度保障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以在抗战爆发后迅速扩充:八路军从最初的约4.6万人发展到1940年的40万人,新四军也从最初的1.03万人发展到1941年初的近10万人,并在后续持续壮大。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和组织效能,与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密不可分。

其次,军队内部民主制度的坚持与发展,如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平等、士兵有权参与军队管理和对干部提出批评建议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党员在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战斗中冲锋在前,艰苦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成为凝聚官兵、鼓舞士气的核心力量。

古田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干部。一方面,依托延安的抗大等院校,系统地对干部进行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的培训;另一方面,让干部在实战中锻炼成长。这些干部不仅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更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带领人民军队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全军授衔,1929年参加古田会议的正式代表中就产生了朱德、林彪、陈毅、罗荣恒等4位元帅,粟裕、谭政、罗瑞卿等3位大将,萧克、张宗逊、邓华、赖传珠、郭天民、杨至成、陈士榘、陈伯钧、朱良才、赵尔陆等10位上将,郭化若、张令彬、欧阳毅、赖毅、毕占云、杨梅生、韩伟、王紫峰、聂鹤亭等9位中将,以及少将叶青山,这些开国将帅几乎都参加了抗日战争,作为经过古田会议洗礼的优秀将领,他们在各自的战区指挥作战,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而古田会议提出的“党员教育计划”在抗战时期也发展为系统的干部轮训制度。以抗大为例,从1936年到1945年,共培养了十余万名军政干部,这些干部奔赴各个战场和根据地,成为领导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为持久抗战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古田会议奠定的组织制度基础,确保了人民军队在抗战时期能够有效地进行大规模动员、快速扩充力量、保持内部团结和高效运作,为最终战胜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夯实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根基。

军事方略:创新战略战术,指引抗战胜利方向

古田会议不仅是政治建军的里程碑,其蕴含的军事思想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军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示。会议在总结红军早期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和提炼了游击战争的若干重要原则,如“围魏救赵”式的战术运用,以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的早期思想萌芽。同时,会议批判了将军事与政治割裂开来的“单纯军事观点”,强调军事斗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目标,主张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群众工作等政治经济斗争紧密结合。

这些在古田会议时期萌芽的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际,将这些思想升华为系统完善的《论持久战》等光辉军事理论,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总方针。在战术层面,古田会议提倡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在平型关大捷等战斗中得到成功运用。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正是利用有利地形,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集中兵力伏击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古田会议强调红军要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思想,在抗战时期发展成为系统的人民战争思想。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人民军队创造性地运用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术,使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同时,各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如晋察冀边区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既改善了民生,又团结了各阶层群众,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稳固的后方依托。这种将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群众运动融为一体的战略,正是对古田会议反对“单纯军事观点”思想的深刻实践。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有效地打击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牵制了大量敌军,为正面战场减轻了压力,并最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道路。

思想路线:传承优良传统,保障抗战正确航向

古田会议不仅在具体的建党建军原则上作出了规定,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会议强调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同时,会议对“流寇思想”等脱离群众、不愿建立巩固根据地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批判,为红军的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宝贵的思想路线财富,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对党领导抗战的重大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古田会议反对“流寇思想”、强调建立巩固根据地的要求,在抗战中深化为“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正是依托这些深入敌后、植根群众的根据地,人民军队才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持久抗战的战略支点。其次,古田会议批判主观主义的优良传统,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延安整风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的统一性,为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抗日战争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此外,古田会议在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既要防止右倾机会主义的妥协退让,又要克服‘左’倾机会主义的冒险急躁”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复杂的国共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反对国民党取消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企图(如拒绝国民党提出的“溶共”、“并编”等无理要求),维护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利益;又从抗日大局出发,灵活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日本侵略者。这种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正是古田会议所奠定的正确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可以说,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党在复杂艰险的抗日战争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克服重重困难、领导抗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时代启示:丰碑永矗立,伟业照征程

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古田会议的前瞻性与奠基性作用,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其精神内核不仅未曾褪色,反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继承与发展,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克敌制胜的法宝。

古田会议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是多维度、深层次的,其核心精神和原则贯穿于抗战始终。突出体现几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核心的确立。“党指挥枪”原则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统一领导和独立自主,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二是思想意志的锻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是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三是组织力量的夯实。“支部建在连上”、民主集中制等组织原则为军队的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四是军事战略的指引。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为开辟敌后战场、消耗敌军力量、夺取最终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五是思想路线的保障。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等思想路线,确保了党在复杂环境中制定正确决策,引领抗战走向胜利。

古田会议通过在政治建军、思想强军、组织固本、战略创新和路线指引等多个关键维度上的奠基性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注入了强大的政治灵魂和组织活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组织范式与战略指引。其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支部建在连上”“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和制度,犹如一座灯塔,不仅照亮了中国革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道路,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支撑和指引着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道,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忠于党,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这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战胜敌人、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古田会议的基础作用对于新型人民军队的成长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至关重要。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田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其精神财富更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古田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思想领先的建军方略、军民融合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自我革命的创新精神,对于今天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特别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强大的现实指导价值。

回望抗战胜利路,军旗跟着党旗走,初心如磐;遥望时代新征程,中国梦强军梦圆,步履铿锵。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作者 陈发胜 单位:古田会议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