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建设乡村文化会客厅的做法,屡屡被上级单位和中央、省级媒体推介,新罗邓厝村、武平帽村村、连城雾阁村等一批乡村会客厅受到群众欢迎。 在闽西乡村大地,文化是滋养灵魂的沃土,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建设好乡村文化会客厅,是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一环。我们要立足优势,顺势而为,进一步做实做好乡村文化会厅建设工作。
整合优化资源,精心打造乡村文化会客厅。科学规划“1+N”体系,将主体会客厅与多个分布式文化设施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精心设计会客厅的布局和装饰,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间。让每一个走进会客厅的人,都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升文化氛围,丰富文化活动是重中之重。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开展理论传播、文艺表演、特色赛事等活动,让村民在欣赏文化盛宴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让文化活动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文化教育与体验,培养乡村文化人才。设立文化学习体验平台,如书画班、唱歌班等,为村民提供学习文化的机会。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农业耕读文化”展示馆,让村民了解自己的文化根脉。通过文化教育进乡村活动,培养一批热爱乡村文化、具有文化才艺的人才,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利用文化会客厅展示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强化管理与保障机制,确保文化会客厅的长期运营。制订明确的建设指导规范,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争取资金支持,建立协调制度,为文化会客厅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文化会客厅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文化会客厅的活动和特色,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文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乡风,通过文化会客厅促进社会和谐。让乡村文化会客厅成为展示乡村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王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