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1300多个,宣传推广惠企政策上千项,累计为超300家企业开展全流程代办服务超4060次,协助开展招聘会超90场次,为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超9900个,协助落实各项奖补资金超8亿元......记者昨日从市人社局了解到的这组数字,是我市创新推行“支企服务专员”制度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过程中,了解到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反映的一些惠企政策“找不到、听不懂、不会办”,致使部分政策落地难、落地慢等问题。对此,我市于2020年创新拓展延伸“三支一扶”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支企服务专员”制度,通过招募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驻点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专职从事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变企业“上门”为支企服务专员“跑腿”,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我市抓机制创新,实现“选得准”,每年根据园区企业需求精准设置“专员”岗位,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面向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招募,并明确每名“专员”服务30家企业及服务企业的责任、任务、要求,每家重点企业配备1名专员,服务期为2年,推动服务企业工作精准有效,目前已招募了3批次36名“专员”。
同时,紧盯企业需求,实现“办得好”,汇集人社、工信、商务、金融等部门资源,构建“主动导办+全程帮办+委托代办”服务网络,由“专员”上门提供政策申报、问题化解、事项协调、资源争取等全周期、全要素、全覆盖和全方位服务,切实纾解企业的“难事”“烦事”“未办成事”,如协助企业员工解决职称评审、人才落户和子女就学等问题,协助开展校企招聘会、产才对接会和产学研合作等活动。
在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党群工作部从事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的廖晓晨,是我市第三批支企服务专员之一。自2023年入职以来,他与同事们累计深入园区50余家重点企业,为企业挖掘匹配、引导协助申报省市高层次人才、岩籍青年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共74名。
政策真落地,企业得实惠。“支企服务专员”制度推行以来,除了宣传政策、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问题,“专员”们还有力推动了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多年来,“专员”指导、协助企业开展上规入统申报,推动驻点园区年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7%,在省对市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考评中,我市从2020年的全省第5位跻身全省标杆行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专员”自身也长了本领,得到良好发展,服务期满后,均入职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再就业率达100%,实现了党委政府、民营企业、高校毕业生三方共赢,此项改革创新被人社部发文推广。
记者手记
把办公室搬到生产车间和项目一线,从企业“上门”到专员“跑腿”,“支企服务专员”制度的推行,让利企惠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放管服”改革的活水真正润泽实体经济。放眼全市,一项项贴合实际、贴合发展需求的改革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闽西老区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关键密码。(记者 黄俊 通讯员 郭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