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生活段内部街景
夜市里的火车头
铁路集体宿舍、铁路电视台、工业大型厂房……在永安市莲花山脚下,一条极具工业特色的铁路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痕迹。走进街区,感受到浓浓烟火气,菜市场的叫卖声、居民们的交谈声、火车的轰鸣声互相交汇,工业文明与市井烟火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近年来,永安市投入千万元资金对永安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下的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保护。日前,该街区入选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工业文明的保护传承
永安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是鹰厦铁路沿线的重要遗产,它见证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然而,保护工作并不容易。
“这些建筑基本都是上世纪50—70年代建成的,提供给铁路职工及家属住宿。”永安市燕东街道副书记陈增明介绍,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不同的是,永安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处于居民楼之中,最热闹时近2万名铁路职工居住于此,现在只有几千人。“这些居民楼都比较破旧了,既要保持建筑的原有风貌,又要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保护工作需要花更多心思。”陈增明说。
“老旧小区时不时就有居民反映电路、排水、燃气等问题。”燕东街道龙翔社区居委会主任周倩告诉记者,社区负责收集居民意见向上级汇报,得到具体的修缮保护方案后再执行。
近年来,永安市共投入1036万元资金用于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内东门社区、龙翔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在保护修缮和保障民生上不断找寻平衡点,既完整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铁路街区风貌,又让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接下来,我们计划将街区内的空置厂房都盘活利用起来,通过开展民俗活动、文创活动、工业展览等各项活动,将铁路文化街区更好地活化利用。”永安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罗宗铭说。
铁路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保护,还需要传承。
近日,福建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来到街区内的烈士陵园开展团员活动,学习铁路历史文化。
永安市烈士陵园,原名铁路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内。1958年4月,由原铁道兵8511部队修建,安葬建设鹰厦铁路牺牲的19位战士,在2021年6月被列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学校和单位组织来这里祭扫,我认为这是铁路历史文化的红色延伸,也是铁路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永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吴劲东说。
铁路夜市焕发新生机
走进位于永安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东门广场夜市,两节绿皮火车车厢引人注目,围绕着火车头,整个广场分布着66个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都是不同的夜市商户。“这里场地空旷,晚上可以营业到很晚,也不会扰民,基本每天晚上都有20桌左右的客人。”阳光烧烤店老板赖长福一边穿串一边开心地说。
“目前商户入驻率已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希望夜市可以成为永安市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和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东门广场夜市负责人温令尉介绍,该夜市主要以铁路文化为主题,共投资1000万元,盘活辖区闲置用地约13亩,目前规划有特色餐饮、铁路文化展示、VR体验馆、亲子主题乐园等空间。
今年“五一”假期,东门广场夜市人山人海,刚开业就吸引了大量人流。“假期每天的人流量大概在3000至5000人次之间,商铺日营业额在30万元左右。”温令尉说。
“真棒!这把小扇子做得真好看!”在夜市的一家儿童手工店里,老板吴丽星正在协助小朋友们完成手工。吴丽星告诉记者,她是铁路职工家属,平常就生活在这个街区内,现在在家门口开店,不仅能够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多一份收入。
铁路夜市不仅为生活在这片街区内的老铁路人提供了一个创业经营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社区带来创收。温令尉告诉记者,随着铁路夜市商业氛围的逐渐成熟,预计每年可为3个入股村集体带来8万~1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并辐射带动东门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年以上。
据介绍,目前街区发展定位为铁路工业遗产小镇,正谋划建设铁路文创园,盘活现有办公用房和仓库,并融合拓展旅游观光、民俗展览、铁路文创、文化研学等项目。“未来,我们将继续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塑造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空间。”罗宗铭说。(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林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