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题:以科技创新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明方向、聚共识、强信心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上海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并释放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积极信号。

  广大干部群众和业界人士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

  “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一以贯之的殷切期望。”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上海将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筑牢经济稳健前行的根基。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此次考察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了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工智能再次作出重要论述。

  “这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谋划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凝聚产业发展共识,把准未来前进方向,增强以科技创新赢得未来发展的信心。

  走进位于上海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展厅里的大模型、芯片、智能实验平台、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琳琅满目,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热情扑面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这让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俞林伟感同身受。他介绍,人工智能已成为今年徐汇区发展的重点,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支持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人工智能发展。

  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杨春生近些年正带领团队打造一款自主可控的智能焊接仿真软件。他说,总书记提出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这激励一线科研人员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更好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让“90后”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东成深受鼓舞。韩东成带领一支平均年龄30余岁的研发团队正在推进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年轻’属性不仅在于技术的新锐性,更在于年轻人对跨学科知识的大胆探索与整合。”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进一步增强了各行各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信心。

  湖北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说,企业刚刚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通过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等设备互联互通,我们有信心推动我国数控机床从数字一代向智能一代跃迁,助力更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超3000台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赛力斯智造体系总经理何海涛表示,数智化变革是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我们构建了从数据层到决策层的汽车产业大脑,将不断探索推动产业链高效协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已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路径。“展望未来,到2035年我国各类产品和装备将实现从‘数字一代’向‘智能网联一代’的转型升级”。

  在工业领域智能化浪潮奔涌的同时,广袤田野里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在悄然改变农耕方式。

  正值四川春播春种的黄金时期,成都新都区天星村的稻田里,两只“机器狗”灵活地穿行于田埂上。新都区农业农村局总规划师孟桂林说,这类“小而美”的创新,实则构建起从育种到采收的全产业链智能体系,充分印证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提出新要求,强调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沈超认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既要体现鼓励技术创新、防范风险的政策导向,又要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加快培养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

  临近“五一”假期,福建龙岩新罗区的10千伏输电线路正在进行避雷器更换,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福建新罗区供电公司工程师苏向阳带领作业人员忙着供电保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勉励大家不断干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作为一名一线电工,我将扎根闽西红色土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永葆‘铁塔银线系民生’的初心,用智慧电网守护万家灯火。”苏向阳说。

  在考察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人的殷切嘱托和期望,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黄达倍感振奋:“总书记勉励我们年轻一代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我将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