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王了 文/图(除署名外)苏维斯 杨玙峻 视频
巷遇档案
在泉州鲤城区花巷与濠沟墘巷的交汇路口,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傅氏洋楼,这座花巷曾经的最高建筑建成于1937年。2023年之前的傅氏洋楼“隐藏”在简易搭盖的临街小店面后,周围有龙眼树遮掩,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花巷89号傅宅
2023年,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通过“以修代租”的模式,由政府出资修缮傅氏洋楼,获得15年使用权,再通过精心植入业态实现"以用促保",傅氏洋楼已发展成名副其实的“古城文化会客厅”,同时也成为泉州古城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门匾上的细节:4句诗词雅喻4个方位

洋楼山花上的“版筑传芳”和雄狮雕塑
傅家最早从丰州桃源村搬来花巷,傅氏四兄弟中,有人到菲律宾经营杂货生意发家,1937年盖起了这座气派的洋楼。傅宅由前埕两层洋楼、后埕三间张祖厅大厝组成,总占地面积达1768平方米。
据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苏文强介绍,傅氏洋楼的细节里,处处体现着当年营造时的匠心巧思。洋楼大门设计了半圆形出规廊作为迎宾主入口,由上下两层四根圆柱撑起。圆柱上带有螺旋形涡卷、花叶植物等图案的装饰,是典型古希腊爱奥尼柱式。

西式的爱奥尼柱式
大门两侧的窗户上,有大楼建成年份“1937”,两侧各有一串风铃,让这座建筑充满悠闲宁静的气息。外侧的窗户上,装饰着阴阳鱼和“S”图案,从楼下窗户一直延伸至二楼,在屋檐下的半月形窗楣处,形成一条弧线,让整座建筑体现出和谐的美感。

楼顶山花曾被损毁,如今通过能工巧匠的修复已经还原,包括雄狮、金杯、雄鹰、麒麟、花草等造型。
洋楼面朝花巷,坐南朝北,包括山花在内的每一层都写着四个大字,和楹联一起,既记载家族历史,又体现古城生活的闲情雅致。
北侧山花上的“银青衍派”,记载着傅家源自唐代银青光禄大夫、开闽始祖傅实一脉。
南侧山花的“版筑传芳”,彰显的是傅氏始祖傅说曾从事修筑工作,“举于版筑之间”,终成一代贤相的佳话。
一楼的“和乐且闲”,语出唐朝李华的名篇《吊古战场文》,体现和睦愉快、安闲自得的生活。
二楼的“花萼相辉”,意为花朵与花萼相互辉映,比喻兄弟友爱,手足情深。
东
东侧的“晨光入座”,意为早晨阳光洒进室内入座,暗示“东侧”方位。
西
西侧的是“爽气迎人”,《世说新语》中有“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的佳句,凉爽之气迎面吹来,暗示“西侧”方位。
南
南侧一楼的 “薰琴解阜”,在古诗《南风歌》中,有句子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希望南风能够带来清凉,解除百姓的愁苦,使百姓的财物丰富,暗示“南侧”方位。
北
北侧二楼的“清源毓秀”,可想见当年傅家人在楼上,北望清源山,可饱览迤逦风光,暗示“北侧”方位。
“以修代租” 的傅宅:历史建筑的活化样本

傅氏洋楼修缮前后对比
苏文强介绍,由于时间久远,傅宅的产权分散在许多傅氏后人手中,十分复杂,经过积极争取,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2023年与傅宅后人签订合同,通过"以修代租"的创新模式,由政府出资修缮傅氏洋楼后获得15年使用权。

89号傅宅是花巷内一个大宅院,不仅所占面积大,宅内的洋楼也曾是花巷的最高建筑,洋楼后的闽南古厝内,至今保留当年的名人书法。

大门上有一联:“门阑生喜气,山水有清音”,既有吉祥喜庆的居家祝福,又有闲适隐居的放达情怀。

洋楼窗户记载当年大楼落成年份:1937年

用南洋运回的水泥修建的楼梯构造精美

古厝内留有清末光绪年间举人、书法家曾遒赠予户主傅文碧的题字

楼顶的山花雕饰已不复原貌,好在顶端的山花构件保留下来,置于地下。
2019年,泉州网“巷遇”系列融媒体作品报道了修缮前的傅宅,拍下了这栋老宅珍贵的影像资料。
由于历经80多年风雨,傅氏洋楼已经“老气横秋”,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旧物“能用尽用”,以实现“修旧如旧”的效果。
比如楼顶外立面的山花,有狮子、雄鹰等精美雕塑,但多处腐化、残缺。工作人员事先准备了大量纸模板,将原有的线条、纹饰描绘出来。待山墙立面加固、修补后,再由专业师傅照着绘制出来的纸模板,按原样一点一点修补起来,整个过程“慢工出细活”,高标准复原。加固修缮工程自2023年5月启动,当年底完成。

狮子构件的尾部和脚部根据傅家后人的回忆,工人正在修缮中(邱锦杰 摄)

掘地三尺寻找到的狮子构件,身上多处残缺(邱锦杰 摄)
在傅宅的修缮过程中,一段寻找狮子构件的经历,让人记忆深刻。傅宅南面原有两尊狮子构件,可能是早年因业主腾空间而被埋于庭院地下。傅家后人仅能回忆出物件所在的大致方位,为避免破坏老宅结构,师傅们决定采用最稳妥却也最辛苦的方式——人工挖掘。
在庭院挖掘数日,终于发现了这对残缺的狮子,并据傅家后人的描述将其修复如初。当这对狮子构件重见天日,业主难掩激动与感激。

2023年修复中的傅宅

洋楼内的桌椅,是精心收集的老家具,有着东南亚风格。
苏文强还提到,傅宅在修缮过程中,不仅关注建筑本身,还将周边巷景风貌考虑进去,此前周边部分民居在楼顶乱搭乱盖,严重影响整体景观,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工作,去杂去乱,让巷景风貌“透气留白”。此外,还利用傅宅北广场的空间设置了共享单车站点,方便居民游客出行,形成共享休闲空间。如今傅宅已成为古城旅游的热门拍照打卡点。

傅宅南侧的祖厅大厝
傅氏洋楼经过专业修缮后,不仅保留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更变身为展示侨乡文化的"古城会客厅"。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资金难题,又调和了宗亲分歧,实现了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多元共赢。目前全市已有近100处侨厝通过这种方式重获新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厝+"文旅业态。
古城文化会客厅:将进一步提升游客观展体验
按照“古城文化会客厅”的定位,傅氏洋楼会不定期举办主题展览、文化交流、社区活动等,深入发掘泉州古城的人文风貌。比如今年的“2025泉州城市更新年展”“润物无声·泉州古城保护提升展示”等,受到观展游客的好评。

傅氏洋楼举办的展览
此外,还有常年固定的展览,在傅氏洋楼一层,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泉州古城老照片,从古城风光、华侨建筑,到历史时刻、名人往事等等,这些老照片由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收集整理,集中展出。

在洋楼二层,陈列着泉州古城保护提升中的资料图片和建筑模型。游客可以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泉州古城的缓慢旧时光,还能直观感受在古城保护提升过程中,各个岗位上的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傅氏洋楼二层的图片展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从厦门走进泉州,在傅宅安置共享钢琴,为这座古城文化会客厅增添雅韵。

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苏文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升级古城文化会客厅的配套措施,提升游客的观展体验,让游客切身了解泉州这座世遗城市、海丝名城的活态传承。